千米软岩井下的“技术劳模”

21.07.2014  10:14

  在崇信新安煤矿,有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煤矿工人”。他不仅是一位受矿工们尊敬的井下安全生产保护神,而且还是一名攻克国际罕见特殊软岩地质支护难题的工程技术人员。他,就是徐矿集团崇信新安煤业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朱彦光。

  去年,由朱彦光牵头开展的《千米采深极软煤岩巷支护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甘肃省煤炭工业科技技术进步奖。今年5月,他被评为平凉市第三届劳动模范。

  近日,沿着弯曲的山路,记者来到地处大山深处的崇信新安煤业公司。公司里人来车往,一派繁忙。在离煤场不远的简易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朱彦光。

  1994年,朱彦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徐矿集团,在一采区掘进一队当上了一名采煤工人。1996年,朱彦光参加全矿技术比武,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同时还创下了掘进机开机率全矿历史最高水平的纪录。随后,他脱颖而出,先后获得集团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先进、煤炭行业技术能手、徐矿五一劳动奖章、徐矿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

  正当朱彦光在事业上风生水起时,2007年,徐矿集团崇信新安煤矿井下软岩支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临危受命”,从徐州急赴崇信新安煤矿,担任生产技术部部长。崇信新安煤矿地质形成年代是中侏罗纪,成岩较晚,岩层单轴抗压强度极低,是典型的高软岩地层,在国际上都很罕见,这给煤矿的采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且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朱彦光上任后,天天和矿工们一同下井。业余时间,他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在井下,他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系统地运用于矿井极软岩支护实践中,使他在攻克软岩支护难题上不断实现新突破。目前,软岩支护技术已经在新安公司矿井中得到广泛应用,技术和施工工艺也日趋成熟,支护成本明显下降,工效有了大幅提高,巷道稳定周期基本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软岩难题攻克后,朱彦光又相继组织完成了井下3条主大巷修护及副井口上下的亮化改造,固定场所、井下硐室、采掘工作面一条线质量标准化创建。同时,对照新标准不断加大对各采掘头面检查考核力度,使各专业均实现了动态达标,有效促进了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提档升级。

  朱彦光的同事说,朱彦光下井不分昼夜,每月下井平均都在27个工作日以上,记得有一次他连续在井下奋战26个小时才上井,超出了井下工人工作的极限。在重点单项工程施工中,他常常跟班到点,现场指导把关,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

  新安矿是典型的深部软岩矿井,能否实现机械化采煤,一直存在着争议和分歧。但针对矿井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生产效率低的状况,如果不走机械化之路,企业就不能在快速发展中成长。

  朱彦光经过反复分析和研究后,认为矿井具备综采、综掘条件,并根据矿压显现规律确定了综采、综掘设备的选型。2011年初,矿井运输道首个综掘机安装试用;7月中旬,综采支架安装并于8月上旬成功回采煤;8月底,两道两台综掘机上马。至此,全矿各主要采掘头面均实现了采掘机械化。采煤工效的大幅提高,为企业的做大做强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时间如白驹过隙,朱彦光说,7年间,他有收获也有遗憾。

  “刚来煤矿时住的是简易工棚,吃的是集体大灶。冬天,虽然天寒地冻,但是我们仍然坚守在工地上,抱着风钻打基础。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我们在荒山沟里建起了一个现代化的煤矿。”朱彦光说,当然,他心里也有很多内疚。儿子上中学阶段,他没能在儿子身边好好辅导功课,妻子和父母有病也不能陪伴左右。“我欠家人太多,然而作为一名煤矿工人,在最深的矿井、最软的岩质、最难开采的煤矿中,创造出了最好的煤矿生产纪录,这是值得我和家人骄傲的。”(记者惠程华 通讯员王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