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莫高窟:文化遗产走向校园

12.06.2016  16:47

    千年莫高窟:文化遗产走向校园

    新华社记者张玉洁

  千年之前,在大漠之中的敦煌莫高窟,能工巧匠创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彩塑。如今,这些文化遗产走向校园,融入学子生活。

  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文化遗产日,2006年设立。

  对敦煌市第三中学学生于瑶来说,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有些特别。她将前往莫高窟领奖。

  今年4月,莫高窟的管理机构敦煌研究院主办了面向中小学生的“我心目中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征文、绘画、演讲比赛,于瑶参加了比赛。

  抬头便是反弹琵琶雕塑,低头可见飞天地砖,于瑶自幼生活在敦煌。

  “莫高窟就是我家乡最美的代名词。平日只要有亲戚朋友来敦煌,我都会陪他们前往莫高窟参观浏览。”于瑶说。

  于瑶告诉记者,自己查阅了大量资料,对莫高窟有了新的认识。“莫高窟是景点,更是文化遗产。实话实说,游客一旦过多,就会对壁画造成损害。因此,我们在欣赏壁画的同时,更要注重爱护与保护古老的壁画。

  循着这一思路,于瑶撰写了文章《听听你的故事》,并用黑白画面表现了3个飞天形象。前段时间,她得知,自己的两件作品分别获奖。

  “以后再有朋友来敦煌,我会多跟他们讲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于瑶说。

  向校园学生传播文化遗产,是敦煌研究院多年来坚持的一件事情。

  比如,2015年以来,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多次到市内中小学,举办文化遗产公共教育活动,并与孩子们一起做泥塑、填涂壁画白描图、用报纸做敦煌服饰,这些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给孩子展示敦煌,需要寻找一些好玩的方式。”敦煌研究院接待部主任助理宋淑霞说,“孩子们对这些活动兴致很高,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敦煌知识,以及民情民俗。

  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还利用假期与周末,邀请周边的在校学生前来莫高窟参观。

  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萍说,“周边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等地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敦煌的数字化产品。我们特意选择孩子们最具好奇心的时期,力求通过这些先进的数字化展示手段,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

  除了主动服务周边中小学,莫高窟还通过“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走向省内外高校。

  据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杨秀清介绍,2013年以来,基金会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在北京、山东等地的15所高校举办了“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

  今年上半年,巡展在武汉大学举行。短短37天,前来参观的达7.3万人次。以数字化手段采集的精美壁画,经过复制装裱,呈现在场馆,吸引了高校学生、中科院院士、幼儿园孩童等群体。(新华社专稿)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