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道禁令管不住一个高尔夫球

19.10.2014  04:29

    有报道说,200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要求暂停新的高尔夫球场建设并清理已建、在建的高尔夫球场项目。此后10年间,国家层面已经下达10道禁令,却仍然没能挡住其疯长之势,一些央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统计,全国高尔夫球场数量已经从2004年的178家,增加到2013年的521家。

    十道禁令挡不住高尔夫球场的疯长之势,其背后究竟有何玄机?有人分析,是有关部门习惯了发号施令,今天一个通知,明天一个决定,至于贯彻落实情况则无关紧要,反正任务已经布置下去了,久而久之,红头文件就被视为废纸一张。

    对此,小马飞刀心有戚戚焉。中国有禁令文化的传统,几千年来,每一个朝代的施政,其实都是建立在各式各样的禁令,而不是法制常态上。到了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禁令四飞的场面———各个部门都放着法规不理,自制禁令,以示严肃,以示重视。小马飞刀见到过最雷人的禁令,一条是湖南的——严禁教师强奸女学生;一条来自贵州——严禁抢劫警车。当然,大多数禁令没有错,出台禁令的初衷更没有错。但一些禁令却犹如一纸空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禁不止的现象似乎也时有所见。也正是这种禁而不止,无意中还造成了一种错觉,以至于人们大多认为:禁令只不过是热闹一阵的花架子,是有关部门总结成绩的材料,是推卸责任冠冕堂皇的依据,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和糊弄百姓的文字游戏。比如说,有些要求公职人员“严禁”的事情,恐怕是进入“公门”之时就该明确的基本要求、基本常识。为基本常识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禁令,岂不太可笑吗。需要强调的是,有些禁令更是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悖,在实际操作中甚至减轻了对违法乱纪者的惩处力度,对其反而起到了庇护作用。更为可怕的是,有的禁令,连张纸也没有,一个电话,一个招呼,令就下了。不出禁令,好像就觉不出自己的权威。禁令,可以说是一种我们特有的行政思维,按行政系统进行管理,似乎就得出禁令。

    古人言:言出法随。即:国家明令禁止的东西,绝对不允许为之。对公然违抗的,必须予以严惩。因些,发布禁令是一件慎而又慎的大事,而且任何禁令一经发布就应该是“军令如山”,令行禁止,保证落实,这样才不失禁令二字的威严,也才不失禁令的作用。不光说“”,还要说怎么“”;不光发禁令,更要落实对违禁者的监督、查处、追究和惩罚。就拿高尔夫球场这事来说,如果发现一个立即“斩立决”,谁还有胆量顶风建设。如此,禁令才能真正成为“防火墙”、“高压线”。否则,就是废纸一张。  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