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十年 迈步新时代】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甘肃省是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灾区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在重建中崛起、在感恩中奋进,将曾经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建成了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
五月的陇南,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绿树红花掩映着一栋栋白墙灰瓦的特色民居,和煦的微风吹拂着朴实的笑脸。这里曾经是“5.12”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十年时间,十年变迁。昔日的灾区,如今基础设施更完善,城乡更美丽,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村村民 姜开闯:一转眼都十年了 那个时候我们都年轻 三十几岁 现在都四十几岁了 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家比一家 谁家的房子修的好 谁家城里买了房了 谁家的家具好 谁家的生活好 如果姜家山过去是落后村 现在就是致富村 而且致富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大家的信心百倍
依靠灾后重建打下的坚实基础,舟曲县峰迭镇咀上村立足自身优势,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的咀上村,成了宜业宜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小康村。
舟曲县峰迭镇咀上村 村民 刘金海:地震后,国家给我们大力的支持,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这房子是新重建的,再加上这两年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设,各方面居住的环境、现在这个生活条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也比以前更加舒适,总的来说感谢国家。
走进天水市秦州区中梁镇杨家山村,山高树茂,房前屋后都是农户们热闹忙碌的身影。很难想象这个村庄曾经是5·12汶川地震影响最严重的村子之一。村民吴德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利用重建资金建起了宽敞透亮的砖瓦房,在政府的引导下建起了果园。
十年时间,历经蜕变。截至2017年,仅陇南市累计编制村庄规划2541个,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1817个,其中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1个。重建,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还带来了理念的转变。
十年变迁,昔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滞后的灾区。如今,已成为“互联网+”“大数据”“绿色发展”的新标签。
十年变迁,从“满目疮痍”到“满眼生机”,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一栋栋坚固漂亮的民居、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脸抚平了地震灾害带来的伤痛。
十年变迁,灾害应急预警系统不断完善,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是建设美好家园中书写的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舟曲县峰迭镇咀上村村委会主任 仇马奎:现在我们村容村貌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都非常的舒适。
崇信县黄寨镇白新庄村 刘凤钗:娃娃念书出门都坐车,公交车天天在门口跑,各方面条件好了,日子越过越好了,有盼头了。
十年过去了,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重建家园。现在我的孙子都三岁多了。感觉日子很有奔头
现在我已经实现了我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教师,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会继续走好我的教育路让孩子们祖国的未来更有希望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 周婕:十年过去了,那么我想说当初帮助过我们的医疗队的哥哥姐姐们能够回来看一看,现在的我正踩着和你们当初一样的道路,不愧对这个职业。
甘肃台报道
记者:甘肃台,宁永学,张弛,陈德强,杨蓉,李璟慧,蒋擘,陇南台,甘南台、平凉台
编辑: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