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元抱走名酒”仅仅是诚信问题?

08.06.2015  13:03

  6月6日是网络上所说的“信用日”,芝麻信用和全时便利店一起,在北京建国门附近进行了一次“无人超市”实验。顾客可以通过支付宝扫码或者现金来自助买单,是否付钱、付多少钱都由顾客自己决定。在“无人超市”现场,有人现场拿走了价值昂贵的货物,而没有付钱;还有人往返好几次,拿走数袋价值不菲的烟酒,并只支付了十元钱。(6月7日中国广播网)

  在这里,“无人超市”被当作了一个人的信用考场。既是考场,正如高考,自然有人得高分,有人难免丢分。“一切井然有序”也好,“有人扔10元就抱走名贵烟酒”也罢,这两种可能结果其实早在预料之中,不必惊喜,也不必讶异。倒是把顾客当成小白鼠来测试他人诚信度的这种模式,并不可取。

  人天生具有两面性,所谓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当遇到模棱两可、执法者缺位等特殊情形时,魔鬼盒子就可能自动打开,而人性自私的贪念未见得就是打开的那只手。换个测试方式,如果有监控,或者违者受罚,还会有人如此随性而为吗?单一的样本本就不能反映公民的道德真实,而拿个别诚信缺失顾客来说事,不说是一种道德恶意吧,至少是预设了观念的道德洁癖,这,合适吗?

  包含诚信在内的道德从来都是个很主观的东西,而道德的形成,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它的成长需要时间,更需要环境。这个“环境”,既有物质的,更有规则的。正如圣人所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物质还没有丰富到社会实现大同的时候,一切行为皆有可能,就别指望“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法律不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同样,也不可能只靠道德自觉实现。既然“付多少钱都由顾客自己决定”,那就不该制造悖论让顾客往里面钻,并就此对他们抡起道德大棒。

  当今社会诚信的萎缩滑坡,诱因复杂,既有生存法则因素,更有制度环境使然。价值理念的变异,未见得就是道德问题。契约社会的秩序维护,诚信道德体系的重构,根本还是靠质态良好的制度。与其对道德功效盲目信仰,不如先好好对制度规则较较真,倒逼好品质一步步养成,逐步靠近理想的终点。与此而言,我们需要弥补的,又何止诚信这一门功课?

  文/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