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绿色交通 改变兰州人出行方式

08.12.2015  10:06

  原标题:绿色交通改变兰州人出行方式

  2012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以《关于印发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正式批复了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兰州由此成为西北第2个、西部第5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此后,随着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我市城市交通正式迈向立体化,清洁能源公共交通工具的逐步上路行驶和公共自行车的大面积投放,更是将绿色出行带入了每个兰州市民当中。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市交通供给和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给地面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而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时间准、速度快、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等优势,其特有的快捷交通和高效率疏导能力,可有效缩短市民候车和行程时间,切实改善兰州市民的出行条件。“十二五”期间,兰州市委、市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为契机,以求能够大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形态布局,促进兰州市加快中心城区形成“一河两岸三心六组团”的新格局。

  作为一项重要的畅通工程、民生工程、环境工程,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于促进兰州经济快速发展,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城市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5年对于兰州来说,意义非凡。根据规划,今年,我市轨道交通将完成1号线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土建施工任务,2号线一期工程可研报批、征地征收和开工建设。

  根据规划,未来兰州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将由6条线路组成,分为中心城区线网和市域线网两个层次,总长约207公里。中心城区线网由1、2、3号线组成,总长约90公里;市域线网由中川线、榆中线、青什线3条线组成,总长约117公里。其中1号线东起东岗镇,西至西固石岗,长约34公里,是兰州市从西向东的一条轨道交通主干线路。2号线东起城关区雁北路,西至安宁区元台子,长约32公里,是兰州市从西向东的又一条轨道交通主干线路。3号线东起榆中县和平镇,西至城关区五泉下广场,长约24公里,是沟通城关区黄河两岸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3条市域线主要是解决中心城区与城市外围组团之间的联系,中川线连接兰州市区和兰州新区;榆中线连接兰州市区和榆中县夏官营;青什线连接兰州市区和皋兰县什川镇。

  在绿色公共交通方面,“十二五”期间,兰州市先后数次投放清洁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为了能尽可能地减少尾气排放,倡导兰州市民绿色出行,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兰州市委、市政府还根据兰州城市交通路网特色,在2014年首先在城关区和七里河区建成自行车服务网点185个,投放自行车2500余辆。自公共自行车投放以来,平均每天租用自行车达上万人次,其中最高峰值高达每天2.6万人次,平均每辆自行车每天使用在10次左右,这一系列数据说明,“绿色出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据初步估算,以每辆自行车日均租用6人次计算,每投放1万辆自行车,一天可替代公共交通1000辆次,可直接节省燃油4万升,减少碳排放100多吨。同时,根据兰州公交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作为兰州市“畅交通、治污染”的重要举措,兰州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建成投运一年多以来,截至今年11月25日,已累计租用人次达到2009.93万。根据国家交通部统一算法,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467.9吨。

  绿色公共交通具有运量大、时间准、速度快、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等优势,其特有的快捷交通和高效率疏导能力,可有效缩短市民候车和行程时间,切实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总的来说,实施兰州绿色交通项目,是适应兰州城市化持续发展需求,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兰州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的现实需要,也是拓展兰州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市域各组团联动的需要。同时,绿色公共可有效完善城市综合交通功能,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城市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兰州区域性特大城市发展。

  记者 李昕

白银市靖远县获“全国文冠果之乡”称号
   中新网甘肃新闻电  据甘肃林业网披露,商务之窗
兰州新区旅游接待量创新高
     2019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兰州新区旅游市场火爆,接待量再创新高,接待游客突破15.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