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二五”发展成就回顾之新能源篇

22.01.2016  09:07

  原标题: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我省“十二五”发展成就回顾之新能源篇

  我省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新能源基地、煤炭基地和石化有色冶金基地,也是西部陆上综合性能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河西新能源资源和陇东煤炭资源富集。

  “十二五”以来,我省立足资源优势,以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煤电基地为目标,不断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努力推进河西清洁能源基地、陇东煤电基地、电力联网枢纽和过境油气管网建设,积极推进陆上重要的综合性能源通道建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时期,我省围绕能源利用多元化、清洁化和高效化,积极推进能源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范家坪热电厂、酒泉热电厂、金昌电厂、白银热电等总装机486万千瓦的火电项目相继投产并网运行,全省火电装机达到1930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33.7%。黑河宝瓶河、疏勒河青羊沟、白龙江锁儿头、黄河刘家峡扩机、苗家坝、橙子沟等一批总装机246万千瓦的水电项目建设投产,水电装机突破851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40.7%。

  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民勤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相继建成,张掖、庆阳、白银、定西等地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全面展开,全省风电并网装机1260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二位;规划建设的敦煌、肃州、金塔、嘉峪关、金昌、凉州、民勤等七个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有序推进,光电并网装机600万千瓦,位居全国首位。

  煤炭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全省煤炭预测资源量1656亿吨,累计查明保有资源储量为400亿吨,比“十一五”翻一番,已跃升全国第六位。《陇东能源基地总体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实施,获准在建的煤炭总规模达到3150万吨。靖远、窑街、华亭三大煤炭生产企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大柳、红沙岗一号井、刘园子等煤矿建成投产,核准在建的核桃峪、新庄、马福川等煤矿总规模达2430万吨/年。全省煤炭生产能力达到6700万吨,煤炭产量达到4500万吨,陇东地区已形成煤炭产能3000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