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亮点纷呈 “十三五”精彩开局

16.03.2016  18:28

天水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3月15日召开。

政协天水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3月14日召开。

2015年7月15日上午,第十四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天水赛段比赛正式开赛。

公祭伏羲大典实现海峡两岸共祭。

2015年8月举行中阿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天水合作交流暨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天水行活动。长城电工产业园(天水)正在工作的仪器,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的天水城区全景图。

2015年,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和已通车的陕西段、湖北段相连,实现全线通车。

准备销往全国各地的天水花牛苹果。

美丽的天水夜景。

    3月的天水,玉兰花绽放,清香悠远,天水市也进入了“两会”时间。从简朴的会风和代表、委员们脸上洋溢着的自信,我们看到了“十二五”时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十三五”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信心。

    “十二五”天水的巨大变化,给你细数一下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排名持续前移

    ·名牌产品新增数和保有量均居全省前列

    ·公祭伏羲大典实现海峡两岸共祭

    ·扶贫攻坚取得重大突破,减贫85.37万人

    这是辉煌的五年,这是奋进的五年。

    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天水市经济总量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五年来,更加注重稳增长促发展,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时期,全市大部分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排名持续前移。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53.8亿元,在2010年基础上跨越两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0.9%,经济总量在全省的位次从2013年的第5位上升到去年的第3位,仅次于兰州市、庆阳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7亿元,投资规模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年均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2.42亿元,是2010年的近2倍,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实现“双翻番”,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10.22亿元,是2010年的2.34倍,年均增长18.6%;财政支出达到246.5亿元,是2010年的2.04倍,年均增长15.3%。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五年高于生产总值增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6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09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达到1033.4亿元,是2010年的2.2倍;贷款余额642.6亿元,是2010年的近3倍;直接融资58.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2.6倍。粮食总产连续八年超过100万吨,实现“十二连丰”。

    五年来,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20:38:42调整为17.6:33.5:48.9,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全市“48113”现代农业计划稳步推进,果品、蔬菜、畜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80亿元、58亿元、6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3倍、2.2倍和1.5倍;劳务收入迈上百亿元台阶,达到111.5亿元,较2010年增加48.5亿元,农业四大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超过80%。“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1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3.7%;华天科技、长城电工、星火机床三大产业园区相继建成,天水卷烟厂易地技改、太极集团阿胶、娃哈哈、中材水泥、西电高压电工触头等项目建成投产,华天电子等8户企业被列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创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目标任务。天水市被命名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有效商标总量达到2204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件,新增甘肃名牌产品56个、总数达到77个,名牌产品新增数和保有量均居全省前列。第三产业提速发展,麦积山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伏羲庙等7个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9.7%。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一五”末的34.5%提高到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