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各地景区门票或涨或免 呈现"两极分化"
▲9月27日,武夷山天游峰上游客摩肩接踵。9月1日-30日,为期一个月的“一元门票游武夷”活动即将落幕。据武夷山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9月1日至27日,武夷山全市共接待游客111.14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3.09%,其中主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达46.14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9.62%。
9月28日,工作人员在北京装运汽车。北京铁路局在今年国庆假期将首次开行北京至杭州往返“自驾游汽车运输班列”,并辅以动车组旅行运输专列。届时,旅客可乘坐动车组,汽车由铁路提供运输班列,分别到达目的地。这是国内开行的首条客运和汽车运输捆绑线路。截至目前,已有50余辆汽车办理完手续,陆续装车。
“十一”长假临近,又是出游时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全国的各大景区门票,或涨或免呈现“两极分化”。
相当一部分景区遵循着“逢节必涨”原则。如5A级景区广东丹霞山,9月起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玉龙雪山景区也发布调价公告,宣布门票从每人次105元调整到130元。
其中,不少涨价景区近几年已经连续涨价。如瘦西湖景区,在2012年上半年景区门票由60元涨至120元,2013年3月1日起再度从120元上浮到150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显示,目前全国5A级景区平均票价为109元。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也显示,其实国内5A级景区门票整体上早就已经迈入“百元时代”。
在“涨”声一片中,也有景区“逆势而行”。如湖北三峡大坝旅游区近日宣布,对中国游客免费开放;北京、济南等城市宣布,在国庆节当天,市内各大公园、景区全部或部分免费开放。
短评
景区发展要
摆脱“门票依赖”
国庆长假将临,许多景区的门票又按照惯例开始了新一轮涨价,理由:“成本上涨”。一个反例,就是长期坚持免费的杭州西湖,依然对游人免费。
难道西湖就没有管理成本、经营成本?西湖门票免费,但西湖景区的发展一点没有耽搁,别的景区为何不能“学习”?
关键的原因,在于许多景区患上了“门票依赖”症。“门票依赖”,根源在于管理者“懒政”、经营者“懒营”。从祖先那儿一直留传下来的大好河山、风景名胜,拉条绳子立个桩,就开收“买路钱”。
自然历史风景名胜本属公共资源,适当收取费用以资平日运转维护也属正常,但频繁涨价让秀美河山变成百姓“玩不起的风景”。问题出在哪?目前大部分景区主要依靠门票收入维持运转,而不愿开动脑筋,深入发掘景区内涵,加强服务,拉长做粗产业链条,把景区的收入从门票转向后续服务。
西湖景区自2003年免费后,每年因此减少门票收入2500多万元,但公园免费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不仅抵补门票收入,而且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其成功之道就是从市场出发,把景区生存发展纳入旅游产业链的市场大局。
由此可见,景区发展不能躺在门票上睡大觉。如果开动脑筋,打组合拳,总有办法可以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综合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