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规范医疗救助标准 个人年度救助30000元封顶
原标题:我省规范医疗救助标准
个人年度救助30000元封顶
中国甘肃网1月23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张云)昨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个别地方医疗救助管理不规范、对象审核把关不严、救助标准不统一、随意出具低保和贫困证明以及扩大救助范围等问题,该厅下发《甘肃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严格界定四类医疗救助对象,并从资助参保参合、门诊救助、住院救助等三方面对医疗救助进行了规范。
救助对象和资助标准确定
我省民政部门规定的医疗救助对象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和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等重点救助对象应占当地全年医疗救助人次数的70%以上。
我省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和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资助,确保资助其参保参合全覆盖。具体的资助标准为:特困供养人员、农村低保一类保障对象、城市低保全额保障对象和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农村低保二类保障对象和城市低保差额保障对象的个人缴费部分按照不低于30%的标准给予资助;农村低保三、四类保障对象的个人缴费部分按照不低于15%的标准给予资助。
低保对象等门诊救助全年累计不超5000元
我省民政部门规定,门诊救助主要针对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以及因急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医疗救助对象。将特困供养人员纳入日常门诊救助,其在定点医疗机构诊疗产生的日常门诊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部分,民政部门按不低于90%的比例给予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发生的日常门诊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仍有困难的,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部分按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不超过1000元。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和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因患严重慢性病长期门诊治疗产生的高额门诊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及大病医疗保险补偿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仍有困难的,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部分按不低于60%的比例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不超过5000元。
个人年度救助总额封顶线为30000元
救助对象因病需要住院诊疗发生的住院费用,扣除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障外的个人负担费用,各地应按照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的40%~80%确定救助标准。个人年度救助总额的封顶线为30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封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