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医生多点执业还需制度建设大力推进

12.02.2015  11:57

  原标题:医生多点执业还需制度建设大力推进

  2月10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举行了“全省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启动会议”。据了解,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已积极响应并行动起来,全省省市级医疗机构将有3000名左右的副高职称以上专家、6000名左右的县级医疗机构医师到基层有序开展多点执业服务。(详见2月11日《兰州日报》六版《我省启动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暨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9000名医生下基层“多点执业”》)

  所谓医师多点执业,是指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的行为。医生作为医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中央到地方频频释放出医生多点执业的利好信息,也在大力推动医生在医疗市场上的流动。

  医生多点执业,使得医院和医生开始了市场化竞争。在多点执业环境下,医生可以根据待遇、工作条件等自由选择医院,这样医院就必须优待医生,以便吸引优秀医生。此外,还将有利于均衡各地医疗资源。“看病难”,首要原因就是医疗资源不均衡,患者都涌到城市中心医院就医。高水平医生就是最重要的医疗资源,如果允许中心医院医生到下一级或者落后地区执业,将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同时,还可以带动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基层卫生院改革的瓶颈,主要是缺乏高水平的技术骨干人才。基层医务工作者短期培训、进修的机会有限,很多医疗实践性知识是需要5年至6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掌握。如果城里大医院高水平的医生能亲临现场,手把手地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传、帮、带,那基层医疗水平应该会更快提高,人就不会都往城里的大医院跑了。对医生来说,铁饭碗变成了和医院签订合同,就必然要提高竞争优势,用更好的服务态度和更精湛的医术来吸引病人,这不仅将医生推向了市场,也将医生的道德口碑、技术口碑推向了市场,口碑好的医生能得到更多的市场认同,经济回报也好。

  医师多点执业符合国际通行规则,无论对患者和医师都有好处。高水平的医师到基层执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从长远来看是发展的大趋势。但如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它的发展和壮大也伴随着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政策的不断细化和规范,以及多项政策的系统改革是医生是否愿意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要让更多医生主动选择多点执业,首先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政府只需要管住该管的,如严格要求医师必须进行执业注册、必须在医疗机构行医。而诸如多点执业应不应该“经所在单位同意”等问题,则有待商榷。此外,推行多点执业还应完善配套政策,如医学生的培训教育分担机制、医生各执业点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责任划分,以及多点执业带来的医疗责任风险管理等。

  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