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秦王川 西北旱区的生态创新 ——兰州新区开发建设纪实系列报道之一

05.08.2016  21:09

蓝天白云下的兰州新区二号人工湖显得格外秀丽。开发建设国家级新区以来,兰州新区大力实施生态工程,创造了优美环境。(记者刘健摄)

  编者按:

  按照“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自2011年建设大幕开启,2012年获批国家级新区,5年来兰州新区的建设者们夯基础、强产业、聚人气,走出了一条西北欠发达地区建设国家级新区的创新之路。

  甘肃日报从今日起推出“兰州新区开发建设纪实系列报道”,从兰州新区生态绿化、城市基础、产业集聚、对外开放等方面入手,全面展现这座国家级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轨迹。

  7月底,参加人民日报社“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阿拉伯人看中国”网站负责人马哈茂德·拉亚来到兰州市秦王川,与众多外国媒体负责人一起考察采访兰州新区。这位对中国有深入了解的外国记者感言,兰州新区城市绿化非常有特色,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令人印象深刻。

  马哈茂德·拉亚也许不知道,他置身的这片面积800平方公里的开发热土,曾经是一片降水少、风沙多,随处可见沙丘与沟壑的干旱贫瘠之地。

  “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以来,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前提,大力实施生态绿化工程,累计完成生态绿化面积16万亩,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兰州新区主要负责人说。

  5年来,兰州新区围绕“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的战略思路,坚持动员各方力量大规模科学造林,创造了盐碱干旱区域生态建设的奇迹,为产业的聚集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生态格局特色鲜明

  从兰州市区到兰州新区,车辆在双向8车道的兰秦快速通道上飞驰。沿线,长势正旺的草木给绵延的低丘缓坡覆盖了一层清新的绿色。山洼隘口间,几年前栽种的一些小树苗已长成腕口粗,大有成林之势。

  驶入新区,绿意更浓——

  一条条笔直开阔的道路中间及两侧的绿化带上,高低搭配的树木花草梯次分明,草木清香扑面而来;随处可见的花坛、园艺把这座新城装点得更加靓丽;西北方向,规模宏大的防风林带形成一道道坚固屏障,抵御来自西北方向的风沙……

  “兰州新区在城市规划阶段,就把生态建设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形成了科学的生态建设规划。”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局长郭庭天说。

  按照规划,兰州新区生态建设在空间布局上划分为“一城两片”。“一城”指核心发展区,“两片”分别为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南部现代林业休闲区。以“沿路、沿渠、沿湖、沿山”为重点,兰州新区通过北部防风御沙绿色屏障建设,环城山体绿化美化,生态中轴水系周边绿化,三横三纵绿色通道建设,农田林网、生态防护林网、城区道路林网三网建设,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三园建设,生态村镇及名优特经济林果品基地等工程建设,实现新区生态建设大提升。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兰州新区累计完成生态林业面积142292.8亩、道路绿化9157.85亩,住宅等小区绿化805.36亩,已初步形成了生态防护体系相对完备,生态景观特色鲜明的总体生态格局。

水系建设提升品质

  盛夏,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映红天边,环绕在兰州新区二号生态湖畔的人工步道上,三三两两的居民在此散步聊天。

  这一片76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滨区,几年前,还是严重盐碱化的撂荒地,如今波光粼粼、绿树成荫,成为人们旅游和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久居西北干旱地区的人们对水有着天生的向往。哪里有水,哪里就充满生机。

  在开发建设国家级新区的进程中,兰州新区将水的文章做得淋漓尽致。

  按照做美新区的思路,兰州新区在生态绿化建设中,大力发展水系景观集群,建设了二号人工生态湖及周边主要景观、经十三路水系景观、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水系工程,城市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这里记录到的各类动物有81种,植物有127种。”在面积约为5000亩的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湿地公园筹建处负责人张永秀向记者介绍了环境变化带来的生态改善。

  “经常能够看到包括白鹭、苍鹭和天鹅等鸟类在湿地水域觅食栖息,这里已成为兰州新区的一处生态绿岛。”她说,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将会被打造成一座4A级景区,以全新的形象向社会开放。

  兰州新区还把生态建设与用水保障紧密联系起来。

  众所周知,秦王川盆地没有地表水,只有储量不多的地下水,且盐碱度高。上世纪90年代,引大入秦工程通水后,秦王川的农牧业逐步发展起来。

  然而,引大入秦工程是按农业灌溉的需求按季节供水,对于正在快速城市化的兰州新区来说,很难形成供水保障。因此,兰州新区先后建设了尖山庙水库、石门沟水库群等多个大型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与水域建设、生态绿化相得益彰,进一步改善兰州新区的生态质量。

科学绿化成效显著

  王立刚是世界500强企业、正威国际集团的投资委员会副主席,也是正威国际集团在兰州新区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几年前初到兰州新区,王立刚对秦王川脆弱的生态环境感到吃惊:“几乎看不到成规模的植被。”

  “兰州新区生态建设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取得如今的成就实属不易,堪称奇迹。”作为在兰州新区发展的亲历者,王立刚感言。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兰州新区在投资者和各界人士眼中的形象也在不断提升。

  上通国际旗下甘肃上通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莫克齐说,以前飞机降落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前,从机舱窗户往下看,都是一个个黄土包,而现在看到的是成带成片的绿色。

  事实上,兰州新区的生态建设走过一段弯路。开发建设初期曾栽植过一些名贵树种,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大部分树木都枯死了。吸取教训,兰州新区与中科院、北京大学等国内机构以及以色列、瑞典等国的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在兰州新区展开大面积绿化研究,并启动了“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工程”等系列重大项目,为之后的大规模生态绿化实践提供了有力科学支撑。

  “为提高成活率,兰州新区建立了‘草本适宜性资源库’,已经累计吸纳上百种适地树种。”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园林建设负责人黄宁说,兰州新区植物成活率正不断提高,一些绿化工程甚至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成活率。

  兰州新区坚持生态环境绿化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重,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的生态建设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在201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等机构的“绿色中国·2014环保成就奖”评选中,兰州新区被授予“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