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

16.12.2014  17:45

    原标题:北汽新能源: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

    作为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哥”,北汽新能源逐步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先锋

    雾霾的产生除了燃煤这个“罪魁祸首”外,汽车尾气排放也脱不了干系。

    有实验显示,雾霾中导致能见度减少的物质主要有四类:有机气溶胶、硫酸盐、硝酸盐、黑碳。机动车尾气排放中就包含了其中的三种成分。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PM2.5来源解析结果显示,北京市全年PM2.5来源中,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贡献率占本地污染因素中的31.1%,占比最大。

    同时,中国汽车数量正在不断上涨。截至2013年底,全国机动车数量突破2.5亿辆,其中汽车1.37亿辆,仅北京一地就超过500万辆。

    如何管住这么多汽车的尾气排放?除了提升油品质量标准和汽车排放标准之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在全球大热,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特斯拉在美国的崛起和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更是说明雾霾重压之下,新能源汽车大有可为。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抓住了这个机遇,在2014年迎来新的发展。这一年,北汽新能源发力私人市场销售,大力布局全国市场,产销量实现了从千到万的跨越。在2014年APEC会议上,北汽新能源生产的纯电动汽车成为官方指定用车。

    五年来,作为国内唯一专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型企业和国内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效果最好的企业,北汽新能源对抗击雾霾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又将如何推动绿色汽车快速前行?《国企》杂志对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郝子明进行了专访。

    电动车更环保

    《国企》:北汽为何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郝子明:我们很早就关注新能源汽车。北汽的研究院单设新技术部,就做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性研究。北汽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有三个原因。

    第一,北京的环境治理已经成为政治问题,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其中,汽车污染是重要治理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经济责任,而且是政治使命。为响应北京市政府的号召,北汽于2009年11月专门成立北京新能源公司,全力主攻纯电动汽车。当下新能源汽车有三大技术路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更容易推进,纯电动车的难度更大,但更环保。目前,北汽新能源生产的电动汽车累积行驶里程达到5000万公里,减少碳排放量超过918万公斤,对建设绿色北京和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产生了重要的生态效益。

    第二,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电动汽车的“弯道超车”。中国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车企相比仍落后20年。近年来,即使成立了很多合资公司搞“市场换技术”,但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别人手里。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并不大,我们努力加大投入就可能赶超。

    第三,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广阔,政府支持力度大。截至2014年10月,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20余项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扶持政策,激励并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内容涉及生产准入、示范推广、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只要政府大力支持,企业认真去做,这个产业发展是非常快的。比如今年9月免购置税的出台,就直接刺激了电动汽车的销量。

    当然,对于发展电动汽车人们也有一些质疑。比如有些人担心发展电动汽车后会对电网形成冲击。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智能电网、“削峰填谷”等手段解决,不仅减少电力白白浪费,而且对我国现有的电力设施几乎没有影响,反而增加了用电效率。

    《国企》:前不久,任志强炮轰电动汽车,称发展电动车只是把污染换了位置。因为中国更多是靠煤发电,多烧煤只会增加空气污染,只是将城市污染转移到发电地区。您怎样看待这个观点?

    郝子明:这个观点略显单薄和极端,关键是要从哪个角度去看待。第一,我们国家现在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近60%,一旦出现问题经济发展将受到遏制。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发展新能源汽车。第二,集中治理的成本要低于分散化治理的成本。相较个体汽车来说,火电规模集中,污染治理更为容易。随着产业升级,燃煤发电会更加干净。第三,从城市污染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纯电动汽车的排放为零,因此不能简单否定发展电动汽车的环保意义。第四,发展电动汽车是国家战略问题,而煤电污染只是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集中治理解决。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如果不发展新能源汽车,日后就得花大笔钱购买相关专利技术。在这方面,我们在传统汽车上已有教训。

    阻碍可以破解

    《国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今年前三季度销售量快速上涨。但是,从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销售量增速来看,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阻碍?

    郝子明:首先,新能源汽车发展中最大的困难是认知障碍。很多消费者因为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太短、充电难、不安全等原因而不看好。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北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累积行驶超5000万公里,未出现过任何重大质量安全问题。另外,纯电动汽车的出厂验证比传统汽车更加严格。就拿我们的EV200来说,在车辆试验阶段要接受超过20多项专业试验,包括浸水试验、电池穿刺试验、整车控制试验等,还要前往海南、西藏、东北进行高温、高寒、高湿、高原试验,在最严苛的条件下考验车辆,以确保安全性能。在里程焦虑的问题上,我们调查发现,50%的人每天出行里程不超过50公里,90%的人每天出行里程不超过90公里。而EV200纯电动汽车选用韩国SK的三元锂电池,蓄电量为30.4度,综合道路工况下不低于200公里,经济时速下续驶路程可达到240公里以上。这个距离相当于北京到天津之间的往返里程,完全可以满足都市人们日常上下班代步和节假日远郊出游的双重需求。如果消费者改变传统用车习惯,像每天给手机充电一样给汽车充电,续驶里程和充电问题也就不显得那么敏感了。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品类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尚未完全建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努力。我们希望国家和政府能够保持推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势头和决心,持续推进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同时,在市场端要加大新能源汽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力度,消除认识误区,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熟与繁荣。我们也在从企业角度进行努力。第一要务还是以产品研发为主,努力攻克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短的技术难题,为新能源车大规模进入私人消费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在硬件及配套服务上,北汽新能源努力促进充电配套建设,多方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总的来说,就是联合一切力量,软件硬件并举,发展新能源汽车。

    《国企》:您也提到充电难的问题,可以说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充电设施不完善。对此,北汽新能源准备如何解决?

    郝子明:充电是纯电动汽车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最为重视的环节。目前,针对用户需求,由合资企业或当地充电运营服务商在交通枢纽、公共停车场等公共区域投资建设公共充电设施,根据客户场地情况建设复合供电方式解决充电和停车的矛盾。

    对于不具备建桩的情况,我们采取逐条分析、协调资源、各个击破的方法解决。比较常见的问题有:物业不同意,我们就通过住建委、房管局等部门协调,车企与国家电网共同对物业公司进行培训;无固定车位的,我们通过跟市政市容委等政府部门协调在小区附近规划出固定车位,或者借助北汽公共充电网点(4S店、服务站、商场)进行充电,要不然还可以协调属地供电局在小区接箱,规划出固定车位供电动车充电;小区无电源点的,协调属地供电局在车位附近找到最近电源点。

    我们还专门定制了不同的充电解决方案。例如,为所有符合安装条件的用户免费安装家用充电设施;用户也可以通过“充电桩位置共享与查询服务”就近选择充电地点;北京现有的1115座公共快充桩支持补电;用户还可以享受北汽新能源“移动充电车”的快速充电服务。

    为了使充电服务更加全面,我们今年先后与北京电力华商三优公司、国电南瑞(600406,股吧)公司、青岛特锐德(300001,股吧)、深圳巴斯巴、珠海泰坦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北汽新能源的客户提供充电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我们还与国家电网、中国普天集团合作,建立快慢充结合的立体停车库,最大限度地利用稀缺空间资源,布局充电设施,为广大用户提供最便利的充电条件。

    今年,北京市充电桩数量已经突破1000个,预计到2017年底建成10000个快速充电桩。目前,北汽新能源个人客户自用充电桩累计完成建设超过1000个,还有两台超级移动充电车。在自有公共充电设施方面,我们还计划在公共停车场、大型商超停车场、电动汽车专业销售4S店、大型住宅小区附近等安装上百个充电桩。2015年底,计划建成20000个充电桩和2000个快充公共设施。

    鉴于充电桩未来有很大的经济增长空间,也为了推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北汽新能源将成立充电桩事业部,对有志于推进这一产业发展的人和企业进行整合投资,规范、专业地推进充电桩的完善发展。

关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政府网站域名变更的公告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域名管理的通知》(国办函〔2018〕55号)和省政府相关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政府网站域名结构,自2019年3月8日起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政府网站域名变更为jtys.交通运输厅
厅投融资办安排部署2019年交通投融资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近日,厅投融资管理办公室按照省厅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