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项调查解码考上北大清华的50个娃:初中最关键
还记得前段时间北大、清华招生老师们围追堵截高分考生的事吗?作为学生或者家长的你,是不是也希望能有一天被北大、清华的招生老师们堵一堵?
怎么样才可以成为他们?
为了解高分考生们的真实学习、生活、思想,成都商报记者对2015年被清华、北大录取的近300位四川考生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事实,从他们身上看到高分考生的一些规律。
最终回收了50份有效问卷,北大和清华的考生各占一半。通过涉及家庭、学习、生活、情绪管理等32个问题的回答。
一个现象
看书偏文学 专业报理工
学习之外,他们还喜欢听音乐、看电视、电影、运动和读书。看书的门类以文化类、哲学类、社会学类、心理学类居多。在忙碌的高中生活时,有超八成的学生每周会分配2小时以上的时间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有超两成的学生每周会至少分配6小时在个人兴趣爱好上。
在专业选择上,有30%的考生选择了理学类专业、有26%的考生选择了工学类专业、有20%的考生选择了经济学类专业。10%的选择了文学、10%的考生选择了法学、2%的考生选择了历史学。没有考生选择哲学和农学。
这一现象,在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老师们看来也十分正常。一位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拿到成绩后,几乎80%的高分考生都是冲着经济、建筑等热门专业去的。
教师家庭 比例大
50位被北大、清华录取的考生中有近1/3(15位)出自教师家庭,父亲或母亲中至少有一人是教师。
来自中等收入 家庭更多
为什么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过8000元的家庭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的相对较少?专家表示,可能这部分家庭把孩子送出国的更多。
培训班?不重要
52%的人参加过培训班,培训的科目以数学、艺术类为主。有42%的考生参加过专门的奥数培训。但仍有近半(48%)的考生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
他们并非赢在起跑线上
幼儿园小学都普通 初中最关键
这些高分考生并没有“赢在起跑线上”,96%的高分考生读的是普通幼儿园,80%念的是普通小学。
但初中起,是否是“名校”就开始变得重要起来,有六成高分考生,初中念的是名校。在这六成考生中,成都地区的考生多出自:七中育才中学、石室联合中学、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等目前小升初的热门学校。
而到了高中,超9成的高分考生就读的都是省级以上示范校了。而通过自主招生环节被北大、清华录取的考生中尤其以成都七中、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等名校居多。
一位川内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从他这么多年招生的经验看,从小到大的求学历程中,初中可谓是最关键的环节,如果初中成绩不好的孩子,到了高中很难好起来。而高中名校严把入口关,收入囊中的考生本来都是很优秀的,再加上聚集了名师及多项优质资源,“这些学生稳扎稳打地学习三年,高考成绩一般不会差”。
他们多来自城市
家庭人均收入2000~8000元最多
报告显示,50位受调查的考生中,有31位来自城市、9位来自城镇、10位来自农村,来自农村的考生多是通过国家专项扶贫计划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在自主招生以及一本批次录取时,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则以城市为主。
从家庭经济状况看,60%的高分考生出自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8000元的家庭。父母从事企业职员的居多。
超五成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在中专及以上。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极其关注,并经常关注各种教育信息。50位被北大、清华录取的考生中有近1/3(15位)出自教师家庭,父亲或母亲中至少有一人是教师。
对此,成都市社科院社会学所长王健表示,家庭经济因素的确会影响孩子的教育成长。不少研究人员几年前就发现,北大、清华的农村考生在不断减少,这一大原因就是家庭经济因素,倒不是上不起大学,而是因为经济因素导致他们不占据有利的教育资源。所以近几年,国家层面才大力推动扶贫专项计划,提升农村考生上名校的几率。
此外,经济状况更好的家庭会更关注孩子的教育,并且有能力给予孩子很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对于为什么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过8000元的家庭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相对较少的情况,她表示,可能这部分家庭把孩子送出国的更多。
他们念书很拼
只有6%认为自己靠的是智商
此外,高分考生也并非全都是天赋异禀,他们念书也很拼。超八成(82%)的高分考生晚上11点后才睡。有16%的考生是在晚上12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间才开始睡觉的。
但拼不代表都要头悬梁、锥刺股一般的苦读,充沛的精力也是关键。46%的高分考生每天睡眠时间保持在6~7小时,有50%的考生甚至达到7~8小时。仅有4%的考生睡眠时间不足,只有5~6小时。
现在的家长从小学开始就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这些有用么?调查显示,从小到大,这些高分考生中有52%的人参加过培训班,培训的科目以数学、艺术类为主。有42%的考生参加过专门的奥数培训。但仍有近半(48%)的考生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
在成都商报对他们的访谈中,谈到高考成绩,多数人认为,稳定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是最终高考获胜的关键,只有6%的考生认为自己靠的是智商。
除了文化课程的学习,他们也极其重视综合能力的锻炼,六成以上考生经常参加社团活动、文艺类活动和各种竞赛。
他们有好父母
超八成家长常和孩子沟通
54%的高分考生家长几乎不会干涉孩子的学习,84%的孩子和父母经常沟通,其中14%的孩子感觉和父母像朋友,几乎无话不谈。
另外,这些高分考生从小到大,父母陪伴的时间也居多,76%的考生反映妈妈陪伴在身边的时间居多。不少妈妈是全职在照顾孩子。
传统观念里的好成绩和谈恋爱绝对是两个绝缘体,不过也有34%的考生表示自己在初中或高中阶段谈过恋爱。
在树德中学特级教师李桃的记忆里,她的教学生涯里一度见证了两对情侣双双考入清华、北大。“但这样的例子,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李桃老师见得更多的还是因为恋爱影响了学习,最终高考失利的例子。
报告还显示,好成绩的孩子都有很优秀的父母。他们不见得职场地位有多高,但有一个共同点是,拥有民主的家庭氛围和宽松、融洽的沟通关系。
怎么样让孩子形成很好的心态、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呢?在孩子六七岁之前,家长就要重视孩子的性格和习惯的养成。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李俊
权威访谈
看了调查结果 校长说:家风
看了成都商报记者对北大、清华今年已录取的川籍考生的调查结果,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李俊感慨地说:“这结果正验证了一个孩子走向优秀的三个关键因素:家庭、学校、自己”。
他把良好的家庭氛围排在了第一位。“这么多年,实外送走了太多高分学子,无一例外地有着很好的家庭氛围”。在他看来,家风正、文化氛围浓、并且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很融洽是造就一个优秀孩子的关键,“那么多年的经验看过来,好的学生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家庭氛围熏陶出来的”。
其次,调查中,初中开始,六成高分考生初中读的是名校。这一点在李俊看来,也正验证了小升初择校的火爆。由于初中阶段是孩子知识、能力、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为此,初中时孩子在学校的状态非常关键。
当然,这些外力都抵不过孩子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他的印象里,好学生的确是很少会补课的,“即使开小灶,也都是奥数之类的培优课程”。因为“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没法消化课程内容,需要课后补,那说明学习能力和方法是有问题的”。
怎么样让孩子形成很好的心态、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呢?答案又回到了第一个——家风。李俊说,在孩子六七岁之前,家长就要重视孩子的性格和习惯的养成。(记者 汪玲 实习记者 张兴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