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赴甘肃开展暑期实践
兰州新闻网讯 为调查精准扶贫与新农村建设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影响,7月24日,北京理工大学赴甘肃展开社会实践调查。
7月26日、27日,该实践队分别对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乡牛营村的精准扶贫计划的实施效果、兰州市伏龙坪街道头营村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面貌改善效果分别进行调查。通过参考数据,入户走访,认为精准扶贫与新农村建设政策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活动结束后,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表示:“通过实践活动,使我们对国家经济建设状况有了一定了解,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北京理工大学赴甘肃暑期实践团实习手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农村贫富差距日渐加大。对此,党和国家以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贫困地区为对象,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展开了一系列的扶贫行动,经过不断实践与摸索,最终提出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等计划并予以实施。
7月26日,我分队赶赴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乡牛营村对精准扶贫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据相关文件及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村交通较为不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刚刚建设完成。截至2015年底,该村贫困发生率已减至1.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未达计划的100%,分别为98.5%和95.49%,但已满足脱贫指标。全村已经于2015年实现脱贫。从对村干部的访谈中我们得知,该村为移民搬迁村,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235户1015人。村长向我们介绍了种植保险等具有当地特色的精准扶贫措施,并表示,与原来的扶贫政策相比,现今的精准扶贫政策更具针对性、合理性。谈及实施精准扶贫遇到过的困难,村长提到村民实有财产数量难以评估,贫困户认定困难。其解决方法则是依靠村民之间相互评定得到最科学的认定结果。通过对当地村民的采访我们得知,相较过去,精准扶贫政策给当地民众生活水平带来了极大的提升。从村领导提供的资料中我们得知,截至2016年6月28日,杏园乡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010年的3431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4905万元,年均增长8.5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529元增加到2015年的5422元,年均增长22.9%。由此可以肯定精准扶贫政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7月27日,我分队前往兰州市伏龙坪街道头营村考察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面貌。头营村靠近兰州市区,地理位置及环境利于旅游业发展,据村干部介绍,在2003年退耕还林依靠兰山公园开始发展以农家乐休闲为主的旅游服务以来,目前全村135户人中,已经有90%的村民开了农家乐。以我们的实地观察看来,目前农家乐设施完善,环境及服务良好,已经颇具规模。据村干部介绍,自2006年成立农家乐协会以后,村里的旅游服务业开始初具规模。据书记介绍,新农村规划起步阶段时面临村民信心不足,不敢投资的问题,针对此问题,2014年政府由大包大揽改为统一规划,村民自建,以“住宅加经营”的模式进行发展,以部分敢于投资的村民带动全村经济。头营村由新农村建设前的小规模农家乐经营逐渐发展为大规模农家乐经营,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从目前的发展效果看,以过去相关文件为参考,村民收入有了质的提升,总体建设非常成功。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城市的经济发展可以用于促进农村的经济建设,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又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