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头自杀刺伤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27.06.2014  00:44

  3月27日,承建安徽萧县市政工程的包工头杨永,被政府一直拖欠数千万元建设款,要债无果又不堪债务重负,绝望之下吞药自杀。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影响。政府本该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社会和商业诚信的监督者,为何却成了欠债的失信源头?记者对此事件进行了调查。(6月26日 新华网)

  代表萧县县政府与杨永签合同的,是萧县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董事长姜联合说,工程款可以结清,但关键是杨永承担的项目存在不规范问题有待理清。姜联合向记者出示了两份合同,一份是建投公司和杨永所签订的施工合同,还有一份是建投公司和安徽安粮新城置业有限公司签订的代建合同,两份合同内容都是修建公园北路。

  为何会出现两份合同呢?按照杨永的说法是“政府工作失误”。其实,两份合同出自同一官员之手,2012年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腐败案发,同时涉及当地数十名党政干部,两份合同上的签名,正是一名落马官员。承担责任的官员已落马,也难怪杨永无法讨回建设款,此事暴露出某些领导干部毫无责任心,凭借手中权势为所欲为,不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最终将群众逼上绝路。

  包工头向政府要债无果吞药自杀,每当看到类似消息,笔者一方面觉得揪心,另一方面也在深思其背后的原因。在笔者看来,出现类似事件,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不正确,在位期间为了干出成绩大搞工程建设,仅靠地方财政又无法满足资金需求,于是就大规模借债,或者就拖欠工程款,不惜一切代价要把政绩搞上去;二是个别领导干部思想和素质不过格,觉得自己手中掌握了一点权力,就目空一切,在群众面前耀武扬威、蛮横跋扈,“强买强卖”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个别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追责机制不完善,某些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干一段时间就调去另一个地方,认为地区发展好与坏与自己没关系,就为所欲为,即便干得再差也不会受到处分,最多就是升不上去。

  此次包工头自杀事件,应当引起所有领导干部的重视。作为领导干部,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要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不要为了丁点政绩“打肿脸充胖子”,要强化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同时,要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坚决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也才能对得起党和国家的期望。(李小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