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工作锐意进取成就梦想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4月26日在安徽调研期间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迅速在全国广大劳动模范和职工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劳动群众和青年始终的关怀关爱,更向亿万劳动者再次发出了“动员令”——紧跟时代、肩负使命、锐意进取,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劳动的双手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用智慧和力量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知识与技能成就闪光人生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杨小牛第二次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201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他参加了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接过了习总书记亲自颁发的劳模证书;一年后,他受邀与习总书记座谈,讲述一名知识分子科技创新的历程。
“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党中央对劳模的关心关爱和殷切希望,这也是对我们军工知识分子赋予的更大责任。”杨小牛的经历就是“知识创造价值”的最佳范本--他首次提出并成功研制国内第一台宽带数字接收机;首次提出低截获概率信号拼接解调方案;首次提出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新一代体系结构和“软件星”概念;首次提出信号战、比特战思想……
为了中国的国防事业能够扬眉吐气,杨小牛觉得还需要做得更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技术引领发展,知识分子肩负着重大使命,需要我们持续学习,不断提高,特别是继续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的速度,让创新、创业真正成为国家强盛之基、社会进步之魂、经济发展之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讲话,让茹振钢心潮澎湃。这位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中心教授颇为自豪的是,他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改变着许多人的命运。
他带领团队先后培育并推广了系列小麦新品种,生产出260多亿元的增产效益。也就是说,我国每8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他们团队育成的品种。但茹振钢说,要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还需努力培育更多优秀科技人才。
联诚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气动设备班长邹宇锋的工作,与“高大上”的科学似乎并不沾边,但身为一线工人的他,凭借刻苦炼就的过硬技术,利用特殊工艺制作了低速磁浮列车蓄电池低压箱,克服了专家头疼的难题,助推中国在短短两年内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速磁浮列车的下线。
“按总书记指出的,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邹宇锋坚信,无论从事的劳动技术含量如何,只要始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造就闪光的人生。
依靠劳动托起中国梦
“总书记两次点到我的名字!”提起4月26日与习近平总书记座谈的经历,国网安徽电力宿州供电公司运检部带电作业班班长许启金依然难掩激动之情。
“当时我汇报了自己如何做一名创新路上好电工的故事。”这位电网线路检修工人在34年里只做了一件事:野外巡线和排除故障。他跑遍了管辖所有地区的沟沟坎坎,消除隐患3000多处,完成了近千项带电作业任务,却没有出现一次差错和安全事故。
支撑这位平凡电网工人的动力很朴素:“每当我疲惫地爬下铁塔,脱下厚厚的防护服,看到万家灯火又亮了,就感到我是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总书记鼓励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许启金觉得,无论是一线工人还是科学家,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商场店铺,只要踏实、勤勉劳动,就一定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90后焊工朱强也有幸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这位一开口就脸红的憨厚农民工,正是依靠劳动改变了命运。
朱强16岁到武汉打工,出于“学一门手艺今后就有口饭吃”的单纯想法,选择了焊工专业。身上套着10公斤的装备已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朱强咬紧牙关,白天跟师傅学,晚上在废旧钢板上反复练习,通过脚踏实地的付出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在香港环球金融中心、武汉绿地中心等众多地标建筑上留下自己劳动的印记。
“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朱强坚信,只要辛勤的付出,就会有收获,就会体现劳动的价值。
同样来自一线的蚌埠公交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杨苗苗,被乘客称为“公交车上的微笑天使”。“以前觉得公交驾驶员太普通了,可习总书记的讲话让我觉得这份工作其实很重要。”杨苗苗说,把工作当事业来做,一样可以开辟美好的人生和光明的前程。
高举劳模旗帜担当历史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为劳动模范更好施展才华、展现精神品格提供全方位支持。
“虽然我国载人深潜技术已经有所突破,但技术提升永远在路上。”劳模叶聪虽是80后,却已是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的深海潜水器“蛟龙号”首席潜航员。在他看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技术工人只要甘于寂寞、甘于奉献,也一定能成为助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同样是80后,方文墨早已不甘于“一个人的奋斗”。作为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钳工“奇才”,他已经是一位“年轻的老师傅”。教起90后徒弟,方文墨不遗余力:利用一切机会让徒弟们看到他是怎么做的,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告诉徒弟钳工的精髓是什么。
“除了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带动更多的人提素质强技能,这是劳模应有的担当。”方文墨说。
而在跨入不惑之年的全国劳模李万君和李刚看来,如何让“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理念,成为青年职工秉持的职业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干高铁这行,哪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列车危险,这需要全体员工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高超的工匠技能。”面对徒弟,中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焊工李万君总不厌其烦地讲着“硬道理”,也在一线岗位践行着这番话: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如今,他的徒弟中有20人被授予免检员工和岗位能手。
天津钢管公司管加工部电点作业区作业长李刚已是驰名中外的电气专家,可他从没想过离开一线。“要把总书记的嘱托变为实际行动,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经验优势和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尽快跨过难关。”
“我们要把总书记的话一辈子牢记,一辈子坚持做到!”这是劳模们的心声,也必将转化为亿万职工勤奋工作、锐意进取的无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