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勇士——写在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之际

15.06.2016  21:00

    曾经两上青藏高原,参加青藏铁路一期和二期工程建设的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注:原铁道兵第十师48团为现在的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十师47团二营后来并入48团),在当时的“世界第一高隧”关角山隧道和后来的“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的工地上,都留下了我们铁建人的心血和汗水。当年在关角山隧道拼搏奉献的小伙子,而今已是白发爬满鬓角,脸上刻满岁月风霜,面临退出中国铁建这个基建行业的舞台。时值青藏铁路全线通车10周年之际,不禁感慨万千,谨以此文,献给参加过青藏铁路一期、二期工程建设的人们。

    三月的青藏高原,春天尚未苏醒。高高的峰峦,依然被冰雪覆盖,云雾缭绕在山腰,如同缠上了洁白的玉带,直插云天。山下一地金黄的枯草,匍匐在洁白羊群的脚下,看上去如同金色地毯上铺满了白色的珍珠。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刚刚入伍不久的新兵,于1980年2月中旬,结束了在青海省湟中县平安镇(现平安县)3个多月的新训之后,被大卡车拉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关角山下。迎接我们的是一群军衣已经有些泛白,脸上写满激情的热血男儿。这就是当年的铁道兵47团2营6连,尽管我在连队只呆了几个月时间就调到了营部测量班,但我对6连的情感非常深厚。

    放下行囊,洗去征尘。在班长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此后3年都要战斗的地方——海拔3690米、全长4005米的青藏铁路关角山隧道。

    那时,关角山隧道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高隧”,已经贯通并通车。由于地质原因引起的隧道膨胀,致使道床开裂、隧道变形,通车被迫中断,进行大换血式的病害整治。将原来的落底全部炸掉,深挖至1.7米,浇筑仰拱;成型的隧道也采用间隔开挖的方法,全部炸掉,重新进行厚度为50厘米的衬砌。实际上就是将整个隧道重新进行仰拱和衬砌施工。

    听老首长们说:关角山隧道1958年开工建设,1961年3月,由于当时的施工技术尚不成熟,加上国家正遇上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困难,隧道被迫停工,洞门被封闭,只在关角山进口方向的草原上,留下了数十座建设者的坟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