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31.12.2015  18:31

省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我省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努力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火车头”。当前,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但是,受自然、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我省城市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当务之急,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着力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城市发展道路。

聚焦规划设计,推动科学发展。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坐标和先导,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构建全省城市“成长坐标”体系,必须分层次分类型推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要立足省域整体提高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着眼全局、系统考虑,为城镇合理布局、建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要立足城市总体增强规划编制执行的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要立足建筑群体突出城市设计的特色性,使城市建筑错落有致、富有特色,具有品位、充满活力。

聚焦空间利用,推动集约发展。我省城镇发展空间有限,必须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走集约发展的道路。要坚持“五量齐抓”,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加快推进全省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要促进“三生共融”,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划定开发边界、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聚焦承载能力,推动融合发展。没有产业支撑,再漂亮的城市也是一座“空城”。实现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培育壮大产业实力,按照特色发展、差异竞争的原则,确定城市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和人口的集聚效应。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强健“骨肉之躯”,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城市功能配套到位。

聚焦宜居宜业,推动和谐发展。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出行困难、垃圾围城……日益突出的“城市病”,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制约城市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把治理“城市病”摆到城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尽快遏制蔓延加剧的态势。要继续巩固已有成果,认真总结、大力推广兰州等城市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和做法。要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加快城市交通、垃圾处理、污水处置等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

聚焦城市管理,推动创新发展。现代化的城市,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必须在精细化和科学化上狠下功夫。要加强城市公共管理,逐步形成多方主体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健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为城市运行提供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安全保障。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推动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方式。要着力提升市民素质,引导市民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爱护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

聚焦包容共享,推动统筹发展。做好城市工作,必须立足省情实际,把新型城镇化与脱贫攻坚有机统一起来,下功夫做好统筹拉动的文章,努力让城乡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要找准结合点,鼓励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小城镇,鼓励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到中心镇、县城等购房搬迁,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推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道路、自来水供应等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要找准落脚点,建立“三挂钩”机制,落实“三脱钩”要求,激发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积极性。

城市工作千头万绪,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尽一份心、出一份力,用勤劳的双手推动城市建设,让城市发展更加健康有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就更加坚实的基础,让城市居民共享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