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进:努力推动电视剧创作再上新台阶

09.11.2014  13:51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文艺战线和文艺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作出的重要贡献。这也是对电视剧创作的极大激励和鼓舞。近年来,我国电视剧发展生机勃勃、硕果累累。2000年电视剧产量突破万集大关,此后稳步增长,近五年来,电视剧年产量基本保持在14000集到15000集之间,平均每天生产电视剧45集左右,涌现出了一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我国已成为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第一大电视剧播出国,国产电视剧成为人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主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增强问题意识,实事求是地查找电视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说,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的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的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电视剧领域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整体上看,电视剧都有一个提高质量的问题。再比如,创作态度方面,个别存在着不严肃、不端正的现象,刻意追求低俗化和过度娱乐化;创作思想方面,个别存在立场含糊、放大支流、不加分析地展示矛盾和过多表现生活消极面、价值导向出现偏差等问题;创作题材方面,部分存在题材重复撞车、一窝蜂的现象;创作表现方面,个别存在脱离历史真实、脱离生活真实、违背基本逻辑和常识的问题,热衷于夸张、离奇、恶搞、使用粗俗语言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切实加以纠正。

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正确认识电视剧发展的形势,准确把握阶段性特征,找准问题和症结,明确工作着力点和努力方向,加快推动电视剧创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的更大的繁荣。为此,要切实做到以下四个“真正”:

第一,要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总书记的讲话明确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也是我国文艺事业向前发展的根本方向。总书记的讲话通篇贯穿了“文艺与人民”这根主线,字里行间映现的是人民情怀和群众观点。结合电视剧工作来体会总书记的讲话,我们深深感到,人民群众始终是电视剧繁荣发展的决定力量。一些电视剧之所以能久演不衰、百看不厌,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精品,就在于其源于人民、表现人民、服务人民,很好地回答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回答了文艺工作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当前尤其需要我们警惕的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电视剧创作不能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电视剧就没有了生命力。我们必须始终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鉴赏家和评判家,在人民的支持推动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不断实现电视剧的发展进步。

第二,要真正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对此,我们认识上要到位,实践上更要到位。一方面,要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始终牢记,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电视剧创作就是要熔铸这一灵魂,丰富思想内涵。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要把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史为鉴、传承文明,激励中华儿女自尊、自信、自强。要传递真善美,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另一方面,坚决不能让电视剧创作片面追求文化GDP指数,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铜臭气。创作、制作、播出等各环节各单位,都要本着对社会、对观众、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不迎合低级趣味、不搞低俗庸俗媚俗,不唯市场、不唯收视率。从管理部门来说,要加强创作引导,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要把住准入关,不能让“文化三聚氰胺”“文化地沟油”“文化雾霾”这样的作品进入市场;要加强播出调控,真正实现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服务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