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美丽幸福城区建设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03.01.2020  09:00
原标题:加快美丽幸福城区建设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动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过上更体面的生活,是各级党委政府永恒的追求。2020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城关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将以哪些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功能完善以及形象品位提升、民生改善等让百姓生活的更幸福?

深冬的金城街头寒风刺骨,与室外的寒意形成对比的是,城关区第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会场内却很温暖,来自该区的数百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汇聚于此,认真审议着由乔建新区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份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建议、区委常委会审定的工作报告,究竟描绘了什么样的蓝图?为让社会各界和辖区群众对城关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美好愿景有个全面了解,对城关区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梳理,将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公布于众。

挑战逼出思路,机遇催生动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城关区因势而谋,描绘出了美好的蓝图。蓝图绘就怎样去贯彻落实是关键,这不仅要党委政府把好关掌好舵,更需要代表委员们建好言出好策,这样才不会辜负老百姓的重托,主城区社会各界更是翘首期待。当然,我们也会相信,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没有人不渴望城市变得更美丽,身边市容环境越来越宜居宜业,日子过得更加富足和更为体面,各行各业也不会拖发展的后腿。

回顾2019:攻坚克难,推进美丽幸福城区建设

2019年已经过去。这一年,是城关区着力建设美丽幸福城区、加快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城关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较好完成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政治站位得到新提升。城关区高举旗帜担使命,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国务院大督查、中央环保督察及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确保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城关区千方百计稳增长,打好政策扶持、精准服务组合拳,先后出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意见、重点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建成亚欧国际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引进落地网易(兰州)联合创新中心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全力服务保障兰州环球中心等重点项目,完成征收50万平方米,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城市管理取得新成效。城关区持之以恒提品质,精致兰州建设破题开局。启动并建设“读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区,大力实施南河道、罗九公路、雁滩公园三大绿化美化工程,深入开展散乱电线电缆捆扎整治,实现工地“绿植围挡”全覆盖,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黄河之滨也很美”贡献城关力量。

群众生活得到新实惠。城关区坚持不懈惠民生,投入资金3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7%,办成省市区列为民兴办实事24件。住宅小区配建公益性幼儿园、老旧楼院加装电梯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虚拟养老和康乐荣养等服务品牌内涵不断拓展,“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入选中组部攻坚克难先进典型案例,空气优良天数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以来新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创先争优实现新突破。城关区严格按照市委“五个新担当、新作为”要求,全力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功举办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展示、“兰山跑嗨”等一系列赛事活动,生活垃圾分类、“放管服”改革、项目建设“五比五拼”等多项工作全市排名前列,荣获“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等211项国家和省市级奖项,中心城区的带动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坚持发展为先,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组建市区级项目团队36个,加快推进100个重大项目建设,甘肃财富中心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华鼎中央都会等27个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逸丰国际等13个项目竣工投用。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开展定向精准招商,引进海亮集团等“三个500强”企业8家,全年签约项目133个,到位资金302亿元,第25届兰洽会签约项目开工率达100%。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5亿元。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出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38条措施,投入7345万元,扶持创意文化产业园等企业46家,培育限上企业130家。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先后7家企业成功融资7亿元。建成全区楼宇经济信息系统,打造5座特色总部楼宇,新增商务楼宇面积60万平方米。建成苏宁小店等新型零售店50家,培育壮大百合生活网等本土电商,实现电商交易额达500亿元。大力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实施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48个。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深入推进国家级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出台《城关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扶持办法》。网易联合创新中心落户城关,成为网易公司在西北地区首个联合创新中心。积极与兰州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建成城关区双创园兰大园区。举办“创响中国”等双创活动200余场次,建成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6个,培育魔方教育等众创空间10家,孵化项目28个,带动就业2万余人。扶持科技项目45个,专利申请量达3304件。

坚持精致为要,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东岗立交桥、青白石北互通立交、元通大桥东西引桥建成投用,石沟新村至北环路路网、伏直公路照明等工程加快推进。兰泰苹果园等9个省列棚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改造任务6730户。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改造老旧住宅小区17个,增设电梯165部,完成老旧住宅建筑节能改造40万平方米。改造小街巷12条,新增停车泊位6100个。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标准化公厕100座、农村厕所913座。新建改建标准化菜市场5个。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按照精致兰州建设要求,在全区组织开展净空治理、全域无垃圾等十大行动,启动实施黄河两岸建筑立面节能改造,配合市上完成61条主次干道线缆入地,清理捆扎东岗西路等60条道路架空线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67.9%。打造精致化保洁道路200余条,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5%。全年拆除违建9.4万平方米、违规户外广告5.1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共享单车、随地吐痰等整治活动,城市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打造天水路等5条绿色景观廊道,新建改建闵家桥等5个小游园,摆放鲜花73万余盆、绿色雕塑4组,栽植苗木348万余株,新增改造绿地150亩。投入资金7850万元,实施九州石峡口等6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严格落实河长制管理机制,完成老狼沟等8条河洪道清淤疏浚,治理河洪道6.4公里。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整改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各类信访问题223件,改造取缔小火炉3.2万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305天。

坚持民生为本,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社会保障日益健全。将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建成城关区农民工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实现技能培训1.1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4.19万人。全面推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合并职工生育和医疗保险,将17种抗癌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降低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缴费比例,惠及企业职工16万余人次。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打造社区智慧养老平台4个,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家,增加养老床位360张。发放各类救助金755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3.8万余人次。城乡低保标准同比提高8%。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建立区、街、社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悬挂光荣牌4.7万余块,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完成1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3478万元,分配保障性住房772套。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出台加快基础教育发展实施意见,完成5所市属“出城入园”学校移交,加快5所学校改扩建工程,回收小区配建学校2所,签订21所幼儿园移交协议,完成6所幼儿园移交,开建海亮实验学校,新增学位10340个,“超大班额”全面消除,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推进招生制度和一体化办学改革,选拔引进教师470名,妥善解决1400名新增生源入学矛盾。区医院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中医骨伤科医院提升改造即将竣工,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实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大力推行医养融合、分级诊疗模式,组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团队102个、签约家庭医生团队452个,打造“康乐荣养”医养托健中心8家,新建分级诊疗示范机构4家。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启动全域旅游智慧大数据平台建设,接待游客4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5亿元。完成23个街道文化馆建设,新建改建全民健身路径50条,建成国民体质监测点2个。

平安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打掉黑恶势力团伙10个,刑事发案率下降5.6%。投入2800万元,实施4个派出所标准化建设,建成平安驿站11个。建立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九大领域专项整治,四项指标全部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包案制度,开展信访积案攻坚和越级上访集中整治,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8.4%,实现全国两会和国庆期间进京零上访。着力构建大市场监管机制,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监管,实现食品电子追溯管理全覆盖,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00余起,市场秩序得到规范。

坚持实干为上,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工作作风持续转变。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政府党组理论学习19次,检视整改各类问题36个。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深入开展“四察四治”专项行动,累计约谈干部200余人次,全区性会议、文件分别减少46%和30%。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模式,审计政府投资项目163个,核减工程款2798万元。全面加强借调和临聘人员管理,引进高层次人才25名。

简政放权步伐加快。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完成全区机构改革任务。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行服务承诺“四办四清单”制度,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2.6%,建成运行东岗政务服务分中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万户。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11月减税降费17.4亿元,惠及企业和个人10万户次。清理民营企业欠款1.2亿元。

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出台《城关区国家机关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成区法治文明实践中心。积极创建全省政务公开试点县区,公开政务信息3280条,回复网民留言1140条。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6件、政协委员提案99件。同时,档案、史志、供销、民宗等工作不断加强,工青妇、侨务、慈善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全区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展望2020:坚定不移,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精致兰州建设、民生福祉改善、社会事业发展、政府自身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做好2020年政府工作,必须做到“五个坚定不移”,对于具体工作来说,努力做到“五个着力”。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全过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领全区干部群众为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努力奋斗。

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传统商贸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并举,以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打造兰州科技创新园等工作为着力点,引进布局一批带动性产业,精心打造一批综合性商圈,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企业,努力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坚定不移建设精致兰州。以建设“都会城市、精致兰州”为目标,用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治理城市,全面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结合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针对不同区域特点,采取精雕细琢、“涂脂抹粉”、改头换面等方式,不断扮靓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关成为一个有内涵、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有文化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坚定不移补齐民生短板。围绕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民生难题,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力度,加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着力在扩充教育资源、提升就业服务、推进医养融合、建设平安城关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坚定不移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把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决心,全面深化“放管服”、综合执法、财税体制、基层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努力打造成本更低、服务更优、效率更高的发展环境。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建立十大生态产业监测体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数据信息等生态产业,实现产业增加值200亿元以上。发挥城关消费大区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引导商贸企业向个性化、体验型、沉浸式商业模式转型;发挥城市综合体区位优势,提升巩固西关、南关、东方红广场、东部等传统商圈的综合竞争力;发挥新兴业态优势,全力打造天水路等新兴商圈。培育发展新兴经济,扶持壮大本土总部企业,打造城关陇商总部聚集区;加快5G试点城市建设,建成基站2000个以上,实现城区5G网络全覆盖;加快发展夜间经济,建设大众巷等夜间经济街区,形成集“食游购娱演”于一体的夜间消费市场;发挥东岗西路—庆阳路金融一条街集聚效应,引进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西脉科技等一批企业挂牌上市;培育壮大本土特色电商,实现电商交易额500亿元以上;举办各类展会65场次以上,会展经济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以上。

激发项目投资新活力。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兰西城市群、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等政策机遇,按照“两真四有”招商要求,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对接阿里巴巴、中软国际、华谊兄弟等知名企业,引进“三个500强”企业8家以上,签约项目100个以上。发挥项目管理团队作用,靠实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实行项目包办、领办、代办等“保姆式”服务,推动际华金色水岸等65个项目开建,杉杉奥特莱斯等12个项目竣工投用,完成投资32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率达到80%以上。用足用好政府债券和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引导扩大民间投资,凝练储备项目50个以上。

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加快国家级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深化与兰州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交流,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个,打造城关区双创园兰大园区线上孵化平台,培育创新企业20家以上。充分发挥网易(兰州)联合创新中心的带动作用,高水平建设兰州科技创新园,力争3年内引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企业50家以上,努力打造全省科技创新高地。扶持科技项目30个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30%以上。

构建营商服务新环境。贯彻中央《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严格执行减税降费政策,建立区级信用监测体系,健全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千企万商大走访”活动,切实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编制行政权力事项目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优化街道综合便民服务机构职能,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着力推进精致兰州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以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姿态和担当,按照“突出特色、挖掘内涵、彰显品质”思路,做好大山大河文章,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味,加快建设现代化都会城市。

加快城市改造升级。按照“整街区改造与微改造”相结合原则,统筹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全面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功能再造、形象重塑。凝练储备铁路西村四角楼等10个项目,启动实施煤炭大院等10个项目,加快兰钢小区等22个续建项目,推进雁滩片区整体开发试点,全面完成省列棚改任务;按照“一院一策”思路,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基础提升、电梯加装、建筑节能、景观美化”工程,打造一批城市精品小区。建成石沟新村至北环路路网等工程,改造S468#等5条道路,建成一批标准化菜市场,新增停车泊位3000个。深入实施厕所革命,确保完成三年行动任务。配合白塔山综合改造等市政工程,完成房屋征收20万平方米以上。

提高精细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大城管”体系,制定城市管理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出台精细化管理标准,加快建立基层综合执法机制,构建权责明晰、协同高效、执法规范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持续开展“净空行动”,制定《城关区户外广告设置细则》。从地面到立面全方位打造滨河路、中山路等10条城市精品街道,配合市上完成45条道路架空线缆入地施工。整合全域公共视频资源,基本实现全域智能监控。深入开展随地吐痰等专项整治行动,实现城区环卫精细作业全覆盖,打造市容环境标准化示范街10条,有效治理各类城市顽疾。坚决打赢历史违建整治攻坚战,完成治理20万平方米。全面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城市景观绿化整体设计,打造天水中路等3条立体绿色廊道,启动小达坪隧道周边等绿化工程,完成罗九公路城关段绿化提升,实施小游园提升工程,新增改造绿地100亩,栽植苗木80余万株,摆放花卉90余万盆。加快治理九州崩塌群等4处地质灾害隐患。全面落实河湖警长制,推进大砂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石门沟等8条河洪道清淤疏浚。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坚决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完成46台燃气锅炉改造,实现小火炉基本清零;严打偷排私排污水行为,实施青白石污水收集治理工程;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着力推进民生福祉改善不断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拓展“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内涵,以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深化就业援助帮扶。扩大五大保险覆盖范围,落实养老、失业保险降费政策,全面提高数字化经办水平。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加快虚拟养老院市场化改革步伐,扩大日间照料中心覆盖范围。启动建设城关区综合福利院。深化“三社联动”试点工作,创建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推广应用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优抚工作,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城关”建设,坚决打赢扫黑除恶攻坚战,扎实开展禁毒斗争,重拳打击暴力恐怖、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借鉴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推进“诉访分离”,加快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建成区级司法行政系统指挥中心,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的多元化纠纷调解格局。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持续开展九大领域专项整治,努力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健全综合市场执法监管体系,完成基层市场监管机构整合,全力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编制《城关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鼓励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有效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加快推进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加快“大兰山”开发建设,推进兰州战役遗址公园、兰山小镇、千亩花海等重点项目,完成农村饮水提升、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实现全面通水通气,着力打造集休闲度假、智慧康养、特色美食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

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普惠化,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共建共享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多渠道扩充教育资源,推进兰园小学、皋兰山幼儿园等4所学校还建改建工程,建成投用清华小学、永昌路幼儿园等3所学校,实现4所“出城入园”学校和海亮实验学校办学,推进小区配建学校和幼儿园回收,不断扩大学位供给,力争公益公办在园幼儿比例达到50%,基本消除“大班额”。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开展多校划片招生试点,新建一体化办学集团3个。落实全市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十项规定,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推进五泉广场提升改造工程,加快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举办第二届“兰山跑嗨”、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赛事活动150场次。加快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进五泉书院、天齐庙等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完成三台阁维修,启动运行“城关书屋”。聚焦居民健身需求,打造健身智跑服务系统,建设全民健身路径。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加快建设健康城关。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工资改革。推进区医院改扩建项目,实施区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深化“康乐荣养”品牌建设,拓展医养托健中心覆盖范围,完成康乐医院升级改造,社区住院床位达到400张以上。充分利用省人民医院、兰大二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分级诊疗机构,建成5A级预防接种中心3个,全面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加大小区二次供水卫生监管,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

办好为民兴办实事。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为民办好10件实事:多渠道扩充教育资源,新增学位6000个以上;建成医养托健中心3家、分级诊疗机构6家;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家,新增养老床位300张;完成棚户区改造1654户;改造老旧住宅小区200个,增设电梯150部;提升改造小街巷10条;新建改建小游园5个;新建改建标准化菜市场3个;新建全民健身路径40条,新建改建标准化公厕45座;新增就业4万人,技能培训1万人。

着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发展服务能力

牢记职责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加快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务实高效、勤政廉洁、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服务型政府。

让忠诚担当成为政治本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推动政府系统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加快学习型政府建设,深入学习现代金融、国土规划、应急管理等理论知识,提高适应新时代、落实新要求专业化能力。

让依法行政成为干事习惯。始终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各项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追究制度,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纪检监察机关专责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让廉洁自律成为行动自觉。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克服和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紧盯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强日常监督和审计监督,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要求,从严压缩一般性支出,坚持大事小事都要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让务实高效成为工作常态。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核心,围绕市定目标任务、区定重点工作、为民兴办实事,健全定期督查、跟踪问效、责任追究等制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紧盯产业培育、项目服务、信访维稳等重点任务,持续攻坚克难,确保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健全激励约束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鼓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建功。巩固“基层减负年”成果,持续整治“文山会海”,压减文件和会议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