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加快形成引领新常态的发展方式
原标题:加快形成引领新常态的发展方式
徐宁
“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形成新的发展方式,既至关重要又非常紧迫。“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在国内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呈现出很多新变化、新趋势。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很多方面与这些新变化、新趋势不相适应,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以兰州市为例,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兰州市转变发展方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兰州的发展方式还处在较低层次。仅仅挑选一个指标投入弹性系数来看,若投入弹性系数≧1,意味着增长方式是完全粗放型。根据统计数字可以计算出兰州市2011-2014年投入弹性系数分别为3.81、3.16、2.05、2.14,由此可初步判断兰州市经济发展方式仍属于比较典型的粗放型。新常态下,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会出现一些趋势性变化。这种转变和变化会使兰州市经济发展基础弱、总量小、质量低、后劲不足等各类矛盾问题更加凸显,兰州市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不能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状况表现得更加明显。
“新常态”的一大表现就是增速下降。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仍是兰州市当前的主要问题所在。兰州市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总量不大,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兰州实现转型跨越的必然要求。2012年至2014年,我国GDP年增速连续三年低于8%,这表明连续30年的高增长基本结束,国民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通道。在这种大环境下,受国家宏观政策主动调控的影响,兰州经济与全国、全省一样,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分析,三大需求都出现衰退或减弱的趋向。新常态下随着经济下行、市场预期、行业发展以及融资难等多重因素影响,未来投资高速运行的压力加大,投资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消费和出口也都出现衰退或减弱的趋向,现有的发展方式下兰州维持经济相对高速增长的压力加大。
“新常态”的第二大表现就是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兰州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甘肃省高9.8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66个百分点。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状态,但就产业内部结构来讲,还存在不尽合理、不够协调的问题。一是兰州第三产业比重高,并不代表着服务业发展达到了新高度,主要是因为二产产值下滑造成的。由于受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兰州市第二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增长缓慢,而由公共服务部门、批发和零售业、教育、住宿和餐饮业等支撑的第三产业有一定的刚性,导致第三产业虚高化。以文化产业为例,兰州文化产业单位普遍规模较小,类似读者集团、飞天文化传媒等龙头企业少,经营分散,辐射力不强。2013年兰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2.31%,距离成为支柱产业占比重达到5%差距很大。二是兰州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重工业重,轻工业轻。兰州市以重化工业为主,特别是资源加工型占主导地位,“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特征十分明显,这些“高载能”产业近年来随着产能过剩总体市场冷遇。轻工业本身基础就薄弱发展缓慢,新兴产业不足,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新常态下,由于增速下降、需求减少,留给我们这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城市机会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现有的发展方式下兰州市调结构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
新常态的第三大表现就是驱动方式的变化,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兰州市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多年来主要靠投资驱动,已经形成了惯性和思维定势。全市R&D经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全市GDP的增长速度。R&D投入强度兰州2010-2013年逐年回落,2013年为1.8%。只有当此项指标在2.5%以上,才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兰州市水平还处在引进消化和吸收阶段。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技术创新能力的低下。产学研融合不够,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不高。由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际举措和平台搭建得不够完善,科技人才的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现有的发展方式下兰州市驱动方式的转变困难重重。
因此必须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加快结构调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发展方式。兰州和全国一样,必须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