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
10月8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过了一个阶段,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这项活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意义非常重大,扎实推进这项活动,制度建设可谓举足轻重。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颜色”,“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抓好工作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好的制度能够保证领导干部充分为群众办好事;相反,制度不好,好的领导干部也无法真正为群众做成事、做好事”。
制度建设的地位是由制度自身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工作生活中,领导者个人的民主作风和正确处理关系的经验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事实说明,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民主集中制实行得好坏,主要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作风和经验,个人的好作风、好经验,对于别人只有感召性、示范性。经验是宝贵的,要使它能够流传下去,就要借助于制度,因为制度可以保存、传递和再现经验,制度能够把好经验、好传统用条文的形式保存下来,传之久远,以指导和规范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制度是根本行动准则和依据,对每一个党员和干部都有约束力。各项制度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经过一定的程序和相应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同样,它的修改和废除也要经过一样的程序和同一个权力机关。制度比领导者个人的民主作风、习惯、经验更稳定,一旦形成,便不易变动。它不因领导者的更迭而废止,不因领导者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只有做到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按照制度开展工作,以制度管理领导干部,才能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发挥出个人才能,真正“挽起袖口”干事,各项为民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树立良好的党和政府形象。
构建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关键要在建立和完善制度、机制上下功夫,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证权力正确运行,全面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化水平,切实填补“制度空白”和“制度漏洞”,推动各项制度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实际上就是制度建设的内容。在制度建设中,要着力增强制度科学性,制度设计需要通盘考虑,全局规划、科学设定。要对已有的制度进行全面审查,该修订完善的修订完善,该废止的废止,该制定新的就制定新的。要着力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围绕人、财、物管理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用制度分权、控权、制权,优化权力配置,使制定的制度具有约束力。要着力增强制度的实效性,通过建立健全落实保障措施、加强监督检查、用好科技手段和强化惩处问责等制度,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落实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党员干部对制度的敬畏感,确保制度执行严格、顺畅、管用、实在,从而实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常态化、长效化。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发扬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使我们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作者系兰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