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加大教育投入解决“入园难”只是第一步
近日,《甘肃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正式印发。根据计划,到2016年,甘肃省将新建、改扩建和扶持一批幼儿园,全省优质示范幼儿园占比达到10%。新增幼儿入园学位30万个,全省多形式招录15000名幼儿教师。(详见《兰州日报》3月25日六版)
这几年在城市中,“入园难”的感叹无处不在。尽管收费不菲,但入园难、入好园更难以及入园贵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着。因为,由于供需失衡,公办幼儿园很“吃香”,但受招生数量限制,很多时候家长需托门路、找关系、拼背景。于是,“入园难”成为一道苍凉的都市表情,困扰着许多的家长。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们的幼教经费一直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1.3%左右。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支出一般达到3%以上,法国和丹麦分别占到11.1%和10.6%。而且,我国的农村幼儿园和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基本上没有纳入公共财政体制。“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公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比例不当,教育投入比例过低,教育产业化倾向严重,这反映出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的定位存在问题。
如今甘肃省的《计划》已经出台,明确指出至2016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达到75%。这样的决定,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是一种积极的制度回应,也是一种社会进步。倘若这样的《计划》能够贯彻落实,解决“入园难”的现实问题,无疑是可期的。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办幼儿园数量激增的同时,也要逐步加大学前教育的师资投入。公办幼儿园数量的增加,只是缓解了“入园难”和“入园贵”问题,如果优质师资不能与幼儿园数量“比翼齐飞”,学前教育就难有真正的发展。学前教育投入的方向可有先后,但数量与质量均衡发展才是最终目标。惟其如此,“祖国的花朵”才能灿烂盛开。
同时,既然制度已经出台,那不折不扣地进行落实,去着力解决“入园难”的问题,并致力于破除“公立难进、私立太贵”的潜规则,无疑是眼下的“重头戏”。但愿有朝一日民办幼儿园也能像公办园一样让大家感觉放心、靠谱,果真如此的话,公办民办一样,就不会出现现如今这种挤破头入读公办园的事了。
总而言之,解决入园难不是小事,从小的方面说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是基础,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涉及公众利益的民生。甘肃省这次增加教育投入的幼儿园扩建扶持政策,强化了公办幼儿园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必将大大提高儿童的入园率。这既是对国家教育政策的落实,也是心系于民、解决民生难题的善政。但是,如何提高包括公办与民营幼儿园的总体办学质量,如何实现公办与民办幼儿园的结构优化,才是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关键。因此,除了加大教育投入以外,还需要细线条的对场地、技术、监管等方面的具体落实,如此看来,幼儿园能否持续健康走下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