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加出新活力(脱贫产业如何更兴旺)

17.12.2017  10:33
原标题:“1+N”,加出新活力(脱贫产业如何更兴旺)

  辽宁省北票市章吉营乡三官村,一排排标准化鸡舍整齐地排列着。“来这里一定要穿上防疫服,这些鸡苗可都是我们脱贫致富的金疙瘩。”得知记者来采访,在鸡舍工作的贫困户王久新连忙提醒。在北票,类似这样的扶贫农场有30个,贫困乡镇一个都没落下。

  北票市地处辽宁西部。作为辽宁省15个扶贫重点县之一,全市130个贫困村,省级贫困村就占了8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079人。为发展适宜的脱贫产业,北票市打造“1+4”产业扶贫模式,政府牵头,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建设扶贫农场,合作社发展产业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这样的模式运转效率如何?脱贫成效怎样?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钱从哪来——

  贷款零风险,年终有分红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老百姓没有谁愿意当贫困户,除了种地也想干点啥买卖多挣点钱,可咱最大的难题就是缺少启动资金。”东官营镇炮手村村民张国平很是无奈。前些年,老张想在家里养些羊,手头没钱的他跑了镇里、市里多家银行,却因没有抵押或担保吃了闭门羹。无奈之下,他只能托人以高息从某民间借贷公司借了一万块钱。

  可没想到,由于羊的价格走低,加上养殖技术落后,一年后为了还贷,老张不仅把羊全部变卖,还搭上了3000多元的玉米款。因此,当东官屯镇扶贫办主任徐桂红来到他家里,一提到贷款两个字时,老张就非常抵触。

  “可别提贷款了,开春我就准备去打工,再不干赔钱买卖了。”“老张你别急,这个贷款和以往不同,你先加入镇里的养鸡合作社,银行就能提供5万元贷款,这钱作为你的股份投到养鸡场。政府和银行给你做担保,前2年政府负责贷款利息,后3年企业偿还利息,期满后还替你偿还本金,你一点风险都没有。”“还有这好事儿?”在仔仔细细看了3遍合同后,老张痛快地签下了字。“到了年底,我最少能有1500块的分红呢。”老张兴奋地说。

  “产业扶贫,最难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尤其对于我们这种贫困县来说,如何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成为工作的重点。”负责北票市扶贫工作的市委常委韩玉波说,市扶贫部门拿出财政扶贫资金以及存量扶贫互助资金,设立风险补偿金存入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按此额度放大10倍,以优惠利率给贫困户发放贷款。“第一次我们筹集资金500万元,通过放大变成5000万元,解了产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这种产业扶贫模式既放大了专项扶贫资金的造血功能,又增强了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风险的可控性,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更是高涨。”韩玉波告诉记者。

  链条咋造——

  建起合作社,村村有产业

  有了资金,如何用好用活,给贫困户带来切切实实的红利就提上了日程。

  通过实地调研,北票市根据各乡镇实际,成立了20多个扶贫专业合作社,让每个贫困乡镇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产业。“合作社的成立不是盲目无序的,由龙头企业负责投资建设场地、提供设备技术并负责产品销售,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企业支持合作社、合作社吸纳贫困户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扶贫链条。”北票市扶贫局副局长刘亚涛说。

  合作社将贫困户贷款集中起来作为生产资金,贫困户除每年获得不少于注入资金总额10%的固定收益外,有劳动能力还可以到扶贫农场就业,或者将承包地出租获得额外收益。企业利用当地集体荒山建设扶贫农场,农场所在地的村每年还可获得集体收入。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平时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以前连想都别想。”蒙古营镇大巴沟村贫困户李德印高兴地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了贷款入股分红的1500元,他每年至少能在合作社干一个月农活收入3000元,把土地租给合作社进行玉米育种,还能进账900元。

  蒙古营达康农业专业扶贫合作社,由10个村的100多户贫困户组建,主要负责玉米育种。“我们这里有主营玉米育种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它搞了这个全部由贫困户组成的合作社。”负责人周建江告诉记者,“10个村的村主任或村支书也加入了合作社,但是不取一分报酬,主要负责各村贫困户的联系工作,协调企业、银行、合作社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之间的合作,保障和监督各方权益。

  在北票市丰兴源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王东升正在加工红薯的机器旁忙碌着。“在这打工,每个月我能赚3000来块,年终还有1000块分红。”这个合作社,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和土地入股,市里的淀粉加工企业提供加工设备、负责销售,全村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

  “通过建立合作社,村村有了扶贫产业,覆盖面广、连续性强。这不仅可以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在脱贫后继续使用这一模式滚动发展,也确保贫困户脱贫后能有稳定收入。”刘亚涛说。

  2017年,通过实施玉米制种、高粱酒等多个项目,北票市实现流转土地28000亩,贷款5200万元,以此带动贫困户3443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风险咋解——

  企业当龙头,致富不用愁

  “政府设立风险补偿金,金融机构风险降低,积极性提升不少,老百姓看到红利,加入合作社的热情也在增高,这都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支持。”北票市扶贫局局长刘作民说,“在企业的选择上,我们只选那些经济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感强、信誉好的来帮扶扶贫合作社建设扶贫农场。

  在东官营镇炮手村村民张国平与宏发公司签订的合同书中,记者看到,公司承担扶贫农场建设和经营工作的所有风险,还承诺积极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入扶贫农场务工。

  “我们与养殖户签订肉鸡养殖合同,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我们公司的三年发展规划中,肉鸡规模将达到1亿只,扶贫农场可以作为实现规模化养殖的前端基地,与我们的未来设计不谋而合,企业愿意和扶贫农场一起发展壮大。”北票市宏发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娣说,公司准备建立30个扶贫农场,带动6000户贫困户,还能吸收20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农场工作。

  在东官营肉鸡养殖扶贫农场记者看到,三层立体层叠式饲养方式,全部选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了环境自动控制、自动给水给料、自动清粪。养鸡场还通过快速发酵技术,将鲜鸡粪在6小时内去除异味,经二次腐熟、筛分,制成有机肥,改变了过去由农户单独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转化的双赢。

  “有了知名企业作后盾,主动要求入社的贫困户越来越多,对于彻底摆脱贫困也越来越有信心。”东官营镇秀国肉鸡养殖扶贫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秀国告诉记者,目前已有328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

  “以往的产业扶贫模式基本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存在着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风险。我们通过企业与合作社合资建设扶贫农场,合作社负责租赁土地,企业负责经营,以农场为平台,建立起扶贫载体,既确保了企业经营的独立性,也避免了原来农户分散经营的市场风险,保证了贫困户的稳定收益。”刘作民说。

  通过“1+4”精准扶贫模式,2017年北票市实现4000户8500人脱贫,占全年脱贫人数的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