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为何能轻松架空市委书记

15.09.2014  18:51

  从17岁当中阳县粮食局保管员起步,张中生浸淫中阳政商两界34年,直至升任吕梁副市长,分管煤炭工业,继续把持中阳县。已退休的中阳前纪检干部称,前任中阳县委书记曾自称为中阳“第四把手”,第一把手是张中生,第二把手是袁玉珠,第三把手则是张中生亲信的一位县委副书记。熟悉吕梁政情的人士称,直至出任吕梁市副市长,张中生霸道本色不改,其能量和魄力甚至能使其轻松将前市委书记聂春玉排挤和架空。(中国网 9月10日)

  听着这样的说法,不免让人大吃一惊。相比于省部级老虎而言,即使是做到了副市长,也入不了流,算不得什么品级,却能够纵横官场,直压顶头上司,正如当地人所说“级别是苍蝇,但问题比老虎还大”。这也许就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又一版本吧。

  象这样的例子,在如今的一些地方官场,还有没有呢?值得深思。为什么一个副市长,能够力压市委书记?这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又反映了当前哪些官场的潜规则呢?

  首先,官场资源,折射了人事权存在的问题,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小圈子小集团用人,买官卖官等等。在一些地方,一些官员成为了“地头蛇”,长期经营,扶持亲信,形成了相当深厚的官场人脉资源,足以左右一方政局。从张中生的经历来看,他在中阳经营时间长达34年,在扶持亲信方面,他不遗余力,完全左右官员“上下”。

  多位中阳退休干部交叉印证举例,张中生的妻子由普通职工调为县政协副主席,其家庭医生做了县医院院长,家庭教师做了校长,随后又升任县长助理。张中生还调用公安干警为其看家护院,后将相关人士擢升为县公安局长及公安局纪委书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利益同盟。

  其次,政商集团,折射了资源配置权的问题,这些年来,煤矿、房地产、建设工程等项目资源,成就了多少官商勾结之版本,这其中权力的魅影始终无法消散。张中生长于政商勾结,形成了权力、资本相互支撑的政商集团,充分展示了煤炭资源配置的权力膨胀。张中生堪称多位煤炭富商的“教父”,携深厚的中阳官场资源,再加上副市长任上分管煤炭的大权,张中生“一句话就能决定煤矿开闭或兼并”,从中获取巨额利益。多位知情人士还透露,张中生在吕梁离石、太原、北京、上海、珠海等地均有房产,包养情妇数人,其积累财富或达百亿。

  一位熟悉中阳煤炭行业的在职中阳县局领导亦称,中阳有40多座煤矿,张中生控制的大约有八成,而当地稍有势力不为其所控制的煤矿主,逢年过节送个几百万给他也是常有之事。“普通煤老板都是给张中生打工的,他很有可能有百亿身家。

  最后,关系“通天”,折射了人大于法、权大于法的问题,张中生背后的那位“通天靠山”究竟又是谁?数年来,张中生屡遭举报,却安然无恙,被指“通天”。据媒体报道称,张中生或通过前北大青鸟总裁苏达仁结交北京诸多高层及其子女。还有张中生的一位亲属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进入省政府办公厅工作,担任某位省领导秘书。这究竟是不是张中生的“通天靠山”呢?但事实是张中生的仕途平步青云,还曾在其被纪委多次调查时,仍然没有撼动。这其中充分显示了人大于法、权大于法的尴尬局面。

  直到山西煤炭富商邢利斌被查后,2014年5月29日,退休已一年的张中生命运倾覆,也未能逃过被查之劫,围绕他的政商帝国也轰然倒塌。在其身后,两任吕梁市委书记聂春玉、杜善学被查,与其关系密切的山西煤炭富商袁玉珠、贾廷亮亦被带走。

  这一切的结局当然是注定的,但其中的教训却是深刻的。尤其是对于权力的规范运行,更是值得思考。从张中生的现实来看,权力有时候不在于级别的高低,不在于职务的大小,甚至不在于正副之间,就在于你手中的实际权力,以及背后所拥有的权力能量和资本能量,这也许才是我们真正值得反思的地方。在未来的依法治国道路中,如何将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显然是一个普遍而艰难的问题。

  碧翰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