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定区委副书记杨元成:讲求方法 济困扶贫

20.10.2015  13:15

  原标题:讲求方法济困扶贫

  中共安定区委副书记杨元成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全省最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最紧要的民生工程。在我们挂职刚刚满3个月,对市情、县情、乡情和民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的时候,市委召集大家一起进行交流研讨,时机选得很好!形式方法很好!一项重要部署,落实一段时间,回过头来看一看,可以检验和深化认识,一定会有力推动和促进工作,因此,也十分必要!通过交流座谈,大家一起碰撞一下,一定会弄清楚一些问题,理清楚一些思路,对提高工作水平和扶贫实效会大有裨益。

  挂职三个月来,我利用各种方式和机会进村入户,感到过得很忙碌,也很充实,有很多新鲜的感受和生动的体验。我深深体会到,定西作为全省精准扶贫的主战场,我们的责任很重,担子不轻!

  精准扶贫的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过上好日子。老百姓要富起来,我认为关键是个方法问题。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搬迁扶贫等一些扶贫的方法,在扶贫开发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段时间,我边调研边查阅有关资料,对这些方法有了一些体会和认识,感觉是各有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我感到,整村推进和产业扶贫这两种方法在精准扶贫中很有效、更管用。在这里,我简单谈谈这两个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能有所帮助。

  整村推进这个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统筹使用资源,形成合力,有重点地分期、分批解决贫困村的突出问题,从而提高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还可以突出贫困户选择、实施、管理项目的主体作用,使项目更具有针对性,落实也更加容易。但是,这个方法,不管是什么项目,政府投一部分钱,农户也要自筹一部分,特别是使用这个方法,不能保证最贫困的人口得到最大的帮扶。

  产业扶贫的优势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一旦出现区域特色经济布局,形成生产、加工、销售链条,贫困户的收入会明显增加。但是,很多村主导产业仍是传统农业,结构雷同,特色性不强,往往出现开发出一个具有经济效益的扶贫产业,相邻近的乡镇会跟着发展同一产业,出现物产量多而收入降低的情况。同时,我还感到,以前农产品短缺时,只要把产量搞上去,就能增收。现在到处是生产严重过剩,如果还追求产量,就会产生投入越多,有可能会赔得越多的情况,对农户的积极性伤害也会更大。

  以上这两个方法,主要是想大家在下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时,大家能创造性地用好这些方法,务实有效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我认为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要及时地把精准扶贫中农民群众自己创造的好方法运用起来,比如,安定区石泉乡吕坪村吕评专业合作社建立的“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机服务队+农户”模式,该模式已成功解决了该村土地撂荒、劳动力短缺、种植大户的田间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成功回答了“地由谁来种、人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农村难题。

  最后,我谈三点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是正确处理热情和结果的关系。一年时间很短,想要在一年时间里干成几件事,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雷厉风行、说了就干、马上就办的作风,把一年的时间用足用活,坚决不能为出成绩而急着干事,坚决不做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

  二是正确处理对上与对下的关系。我认为,挂职必须处理好对上对下关系,既要坚决落实上级的各项政策,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精准发力上,放在抓好每一个项目、每个措施的落实上。

  三是正确处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三西”扶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指导我们做好今后工作的宝贵财富。我想,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如何有效发挥我们在机关、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工作的优势,同各县区、各乡镇、各部门的同志一道,把过去已有的好做法好经验运用到精准扶贫中来,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开展;同时又在工作实践中创造出新的做法和典型,加以总结、推广、宣传、提升,把这些好经验作为一笔宝贵财富传递给更多开展扶贫工作的人,让更多的人借鉴,使他们少一些摸索,多一些时间做事,也应该是我们认真思考谋划的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