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大副主任秦玉海落马,居然还是摄影家
光明网评论员: 放在反腐大案频出的背景下看,秦玉海的落马只是近期的“人事新闻”之一。让他有存在感的,未必是河南省人大副主任这个职务,而是挂在地铁里的、那些署着他名字的“云台山”摄影。
昨晚(9月21日),中央纪委网站发布消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成为了十八大后河南首个落马的省部级官员。除官员身份外,他的另一身份是知名摄影师,作品曾获全国摄影界最高奖,圈内头衔包括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等等。几乎所有报道秦玉海落马一事的新闻都提到了这一点——摄影作品曾悬挂在北京、上海、南京地铁各条线路内。
“落马”“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是对公职身份的否定、对政治生涯的终结,当然不涉及到对秦玉海艺术水平的任何评价。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官员的第二身份绝对不会独立于第一身份产生,其在第二身份上获得的声望、头衔,在第二领域发展的机会和空间,都和第一身份所表征的社会地位、所附带的社会资源有极大的关系。第二身份会因为第一身份的存在而迅速建立、并在圈内打开局面,也会因第一身份的消亡而迅速消失。不信可以看看,近期秦玉海的摄影展势必会迅速撤展,地铁里的照片也会马上更换——对一个手握重权的地方大员来讲,著名摄影师的身份不会独立存在,它未必是对艺术的褒奖,更可能是对权力的邀约。
官员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其他圈子发展第二身份的情况随处可见,当然,这些目标圈子多半也会极力邀约、欢迎官员的加入。除了在书法、美术、摄影界发展的“艺术家”官员们,还有两个领域是官员们经常“踩点”的地方:
其一,是大学、学术机构,这比较适用于技术官僚。比如,头顶“中国高铁第一人”光环的张曙光,曾两度参评中科院院士,并在法庭上自述一部分受贿金额是用来“花钱促成此事”和“感谢评审”。此外,典型的还有2007年落马的、食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也因为“高知”身份在多个学术机构或高等院校扮演重要角色。
其二,是企业,比较适用于曾在经济部门、市场部门任职的官员。媒体统计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后,独董职位几乎被官员包揽。最高曾任职中央级单位的“官员独董”共412人次,最高曾任职于省级单位的,多达427人次。以至于去年10月中组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意见》后,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竟然流失了百分之八十。
官员第二身份的存在,让他们达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个人成就,而其所在的圈子,也因此有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机会。不能笼统的定性官员与这些圈子间存在寻租与交换,但肯定是因为这种关系,一些本该独立的领域和官场之间有了利益粘连,并出现了泛官场化的倾向。反过来说,也会因为官场的变动而“一损俱损”。
张曙光贿选的庭供,让中国最高科学机构陷入了舆论漩涡;郑筱萸的落马,让曾聘请其做名誉XX的医药类高校颜面无光;中组部禁止官员兼职的文件,也让上市企业出现了人事震动。同样,秦玉海的“出事儿”,恐怕也会让一些艺术机构、艺术展有了一种被晾在太阳底下的尴尬。这种尴尬,在反腐大势下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唯愿闻者足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