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制度的“避雷针” 兰州“雷腐”才不雷人

28.08.2015  16:31

      近日,兰州市检察院对外发布3条批准逮捕信息——6月30日兰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张淑霞(原甘肃省气象局防雷中心副主任)以涉嫌贪污罪决定逮捕;7月2日,兰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叶桐轩(原甘肃省气象局防雷中心副主任)以涉嫌贪污罪决定逮捕;同日,兰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张勇光(原甘肃省气象局防雷中心固安检测站站长)以涉嫌贪污罪决定逮捕。
      三天时间,三名防雷官员相继“被雷倒”,兰州相关部门不回避问题,敢于处理坍塌式腐败的决心,值得称赞。然而,我们在为一群“蛀虫”被绳之以法,拍手称快的同时,也难免产生莫名惆怅。在公众的印象里,防雷中心是不折不扣的清水衙门,可为何拔出罗拔带出泥,先后有3名员“前腐后继”呢?显然,日益严重的防雷腐败,不容忽视。
      其实,防雷中心虽然离公众比较远,但出现“前腐后继”并非偶然。我国明确要求,所有建筑物都必须安装避雷针等防雷装置,而所有的防雷装置,都需要检测机构出具合格报告后,整个建筑才能竣工验收。而目前全国所有的防雷检测所,都是隶属于各级气象局的事业单位。这就意味着,开发商在开发新盘时,必须先跑防雷站这一关。绝对的权力,就容易滋生腐败。试想,防雷中心可以一言决定一个项目的成败,相关利益方能不费尽心机设法和其产生关系?长此以往,必然会有官员禁不住诱惑。
      防雷中心发生坍塌式腐败,其实也是一个必须反腐的温馨提示。那么该如何根治发生在防雷站里的腐败呢?“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笔者认为,只有扎起制度的避雷针,让权力“上锁”运行,才能从根本上剪除利益的纠葛,根治防雷中心坍塌式腐败。具体而言,一是要通过制度,限制一把手的权力,确保“千里之堤不毁于局长”。二是要推动“管办分离”。只有防雷站不经营相关业务,相关官员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一个管理者的视角,处理与开发商的关系,监管各项防雷业务。总之,一句话,只有架设制度的“避雷针”,“雷腐”才能不雷人。
      随着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逐渐加大了科技、卫生、水利、教育等民生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植力度。随之而来,这些昔日的“清水衙门”也开始腰包鼓起,手握重权。然而,相应的监管却依旧保持粗放型,这也造成上述系统腐败窝案频发。因此,发生在防雷中心的坍塌式腐败,也是一记警钟。它警示,加大对冷门衙门的监管力度,刻不容缓。希望兰州相关部门以“雷腐”为契机,通过制度建设,将这些腐败隐患防患于未然。(文/薛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