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景区门票阻挡游客脚步
12月9日省发改委发布公告称,将于28日召开敦煌莫高窟、麦积山风景区、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彩色丘陵景区等4家游览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
4家游览景区门票涨价的消息一经传出,很快就在网上引起激烈争论。网友李西木子表示:“涨价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涨价后景区服务提高了吗?如果答案都是否定,那么请给我们一个涨价的理由吧。”也有网友对涨价表示了理解,网友爱扬阳就表示:“这次涨价如果有利于莫高窟和麦积石窟的保护,我赞成。”……
网友的观点确实代表了大部分人对此次涨价的意见。今年以来,国内各景区开始了新一轮价格调整,据不完全统计,有近46%的5A级景区门票价格已过百元,景区门票高涨让很多游客都大呼:“玩不起!”仔细想想,这个“玩不起”其中包含的内容还真是相当丰富。
首先,“玩不起”的吐槽折射了游客对当前旅游行业管理服务转型升级的渴求。本次4景区涨价有3家都超过了100%,涨幅最少的敦煌也达到50%,但敦煌原本票价就高,涨价的绝对值仍然是此次调价中最高的。涨价的理由也很充分,一是多年未涨了,二是现在经营亏损。但仔细捉摸,这两个理由又都有点问题。因为景区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其身上具有公益性和文化普惠性,单纯靠收取门票很难构建起“大旅游”的体系。门票过高,会加大旅游的显性负担,如果在服务和内容上没有明显的提升,必然会弱化游客旅游成行的冲动,而去的人越少,客流量会增长缓慢,甚至不增反降。而随着运营成本的提升,也会导致新的亏损,进而会再次强化涨价的诉求,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的旅游业如何摆脱以往单一传统的运营模式,让游客在体验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和满足,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次,“玩不起”的后果自然是客流减少,由此造成的后果也要具体分析。敦煌客流减少,对保护文物是有益的,而且作为世界文化瑰宝,这个价钱绝对对得起它的身份。但高票价无疑也会挡住很多普通民众对敦煌的热爱之情,所以,是提高票价,还是搞预约制,确实值得探讨。除了敦煌,其他3家景区的调价都达到了100%,这么大的幅度,肯定会影响客流量,而且,就目前而言这些景区并不是不可替代、非去不可的地方,游客没有必然来此消费的理由。一旦客流流失过度,恐怕涨价带来的收益将抵不上客流减少的损失,尤其对张掖丹霞和官鹅沟这样知名度还需进一步扩大的景区而言,真是要好好算算账。
4家景区涨价的原因都是门票价格与成本出现倒挂,已亏损多年。这不能片面理解为景区在哭穷,毕竟景区开发是作为产业资源存在的,位于产业链条的上游。但是,在现有格局中,旅游资源实现了共享,而收益分配却是割裂的,比如周边的酒店、餐饮、购物赚了钱,却并未给予景区开发合理的补偿,从而导致了景区对门票的过度依赖,显然,要破除这一依赖,关键是要使景区能够从整体产业受益中获得反哺,实现“加”与“减”的平衡。
旅游产业是甘肃省未来的支柱型产业,要转变现有的经济模式,构建一个真正具有成长性的“大旅游”格局,当务之急,是要推进经济模式转型,使产业链得到延伸,实行收入手段多元化。只有通过景区吸引游客拉动地方消费,才能不断地提升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因此开发利用好旅游资源,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分工,对旅游业进行更多宏观性、统筹性的指导,高水平的开发好第三产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多方共赢,进而惠及当地民生,促进共同富裕,这才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