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拼车”只是看上去很美

22.09.2014  04:15

    随着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上下班高峰期难打车、堵车等问题凸显,让兰州市民及上班族倍感头痛。为了解决出行问题,拼车出行在我市上班族中逐渐流行起来,许多拼车族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还能实现节能减排,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的出行理念。(相关报道见9月18日《兰州日报》5版)

    对于当前深陷交通拥堵困局的城市交通来说,拼车的确有不少好处。一方面,车主与合乘者分担相关费用,节约开支;另一方面,提高车辆使用率,减少道路上的车辆数量;此外,城市道路上的车辆少了,对减少尾气排放和油气资源消耗都有积极作用。其实,拼车行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实行,像德国、新加坡、美国和我国的江苏无锡,遇到交通高峰期,私家车空车上路会被罚款,车中若载有两三个人就可在专用车道行驶。鼓励拼车的专用车道的现实意义也是有目共睹。

    当然,凡事都是有利有弊。拼车也确实很容易让一些不具备营运资质且以营利为目的的“黑车”钻空子。而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拼车各方极易陷入扯不断、理还乱的法律漩涡中。因此,不少地方对拼车都选择了一禁了之的管理方法。但是仔细想想会发现,私家车非法营运与拼车出行,区分起来其实并不复杂,前者四处兜客,靠逃避税费赚取利润;后者搭乘相对固定的对象,走相对固定的路线,目的为上下班,有偿协议为分摊费用。

    堵不如疏,对于拼车现象,管理的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将“”降到最低成度,把好事做好,特别是要在避免“黑车”钻法律空子非法牟利和保护拼车者合法权益上多下功夫。而拼车的各方当事人,也可以以书面契约的形式合理分摊里程消耗的油、气、电费和高速公路通行费用。此外,也有人建议,拼车一族可购买相关保险,维护自身权益。总之,对拼车趋利避害,需要更精细更科学的方法。要进一步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治理能力,努力达到有利民众、有利环境和有利社会的多重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