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高速公路也姓“公”

02.12.2014  04:12

    据新华社报道,全国10万余公里的高速公路中90%以上要收费,按2000年已建成里程往后推,近两年内,收费到期的高速公路约1.6万公里。这些道路是否均会继续延时收费,备受关注。目前,全国10万余公里的高速公路中90%以上要收费。专家估算,全国高速公路一年收费在4000亿元以上。高速公路因此被称“印钞机”。(详见今日本报A06版)

    一年收费4000亿,这恐怕是世界上最高效的赚钱机器了。确实够吓人的,再要是想一想,这个天文数字全是从你我身上割下肉,那你可能瞬时就不快乐了。当然,也不是说人家收费不对,毕竟此路是人家开嘛。

    此前有报告显示,我国过路过桥费已占物流成本的34%。谁都知道,这些物流成本必然最终转嫁和“落实”到终端消费者的头上。这就意味着,就算你不开车,你也在每一次消费,哪怕是买了一包纸巾一块糖,也会同时为高速公路公司的高收入埋单。所以说,高速公路每年4000亿的高收入,就是我们过于沉重的民生焦虑。

    因为焦虑,我们产生过很多疑问,现在有了部分答案。

    为什么收了这么多年的费还没还清贷款?新华社报道称,高速公路“实行‘统贷统还’,就是说只要有一条路还没还清贷款,所有其他路不管还清、到期与否,都将继续收费。”问题是,高速公路收费年限是早早设立好的,很多收费路口都立着大大的牌子,上面是放大了的政府文件。既然早就定了的事儿,早就定了的终止时间,能说废就废吗?如果是吃饭,一个人没吃饱,是不是所有人还得陪着一碗一碗吃下去,就不怕撑死?

    收来的钱还用来做什么?审计署对18个省份的高速收费的专项审计,揭开了一些黑洞:闲置和挪用。大量资金被闲置,并没有用于还贷,有些资金被挪用于建楼堂馆所、投资股票等。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么大的黑洞却能长期、普遍存在,谁来回答?

    现在,新疆、山东等地开了延长到期高速公路收费年限的先河。在如此先进的经验之下,高速公路回归公益的路程就显得比高速公路总里程还要长,更要命的是,为了能多收费,各地已出现了过度建设高速公路的苗头,所以,恐怕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首先应该姓“”,在建设和运行中,高速路网都不应该被完全剔除其公共基础设施的根本属性。不管高速低速,只要公路还姓公,建设维护就应该是政府的责任,理应由公共财政通过税收来实现。政府不能把收费当成建路的目的,更不能在收费期限到期之后舍不得放弃“既得利益”。就算是收费,也应该体现一定的公益性,而一年4000亿元之巨,能体现哪里的公益性?

    或许,面对被称为“印钞机”的高速公路,我们只能发出三声感叹:一叹我们为公路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原来如此巨大!二叹我们的承受能力原来这般强!三叹何时是个头?! 蔡宁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