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达标”绑架体育课

19.03.2015  12:59

    为了让学生从体育运动中汲取快乐体,会到获得感和成就感全,国政协委员姚明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呼吁推广"专项体育课"——

    “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怎么办?”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姚明的一份提案,让“体育课到底怎么上”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

    他痛心于现行体育课的枯燥和乏味,“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学校开展体育课,大都做一些跑步、拉伸等简单活动,根本没有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这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但一般趣味性的体育项目都带有竞技性质,比如篮球、排球等,学校考虑安全因素,往往少开、不开。

    好的体育课应该怎么上?孩子们又应该从中获得什么?

    体育课只为运动达标吗?

    上个学期末,北京三年级小学生晨晨带回来的成绩单让家长王女士忧心不已。她关注的,不是文化课成绩的排名,而是体育成绩栏目下一个个刺眼的“”。“我想让孩子能通过体育课培养一两项真正喜欢、终身受益的运动,可现在的体育课却是无休止地测试,仰卧起坐、跑步统统要达标……如果运动是为了考试,孩子怎么会爱上体育?”王女士说。

    她十分怀念自己小时候的体育课,“大家像小鸟出笼一样往乒乓球桌前跑,争着抢着来几拍。不能说技术怎么样,可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快乐,而现在的体育教育却剥夺了孩子们尝试的机会。

    万般无奈,她只能通过报课外班的形式给自己的孩子补上体育课。可一听到“报班”,晨晨就有了抵触情绪,总是上几次就不愿意再去了。“我真是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爱上运动。

    “受传统体育教学概念的影响,不少学校认为体育就是为了达标。”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是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他指出,“很多学校把体育课上成了体质健康测试课,本末倒置,功利色彩严重。

    好的体育课要让孩子爱上运动

    季浏总结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三大弊端:一是活动内容单一,总是跑跑跳跳难以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二是教学项目被割裂,学生不是在学项目,而是在学一个个被拆分的技术;三是评价应试化,让孩子测什么学什么。“难道学校不知道,孩子们对体育课有兴趣了,那些体质标准就不用愁吗?”季浏说。

    一堂好的体育课到底应该怎么上?

    姚明提出了“专项体育课”的基本构想:每周两节,每节课80到90分钟;打破行政班的划分,形成兴趣小组,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一起上课,促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技能的同时,至少掌握一种专项技能,理解项目的文化内涵。“就像只给你看五线谱而不给你钢琴,你学半天也学不会什么是音乐,但是如果先给你钢琴让你听到美妙的音符,再给你五线谱让你把音符串联起来演奏,也许你会有机会成为一个音乐家,或者至少成为音乐爱好者。”姚明说,专项体育技能就是学习音乐所要具备的乐器。

    但他坦承,要实现这样的教学形式还面临五大难点,“教师数量与专项能力存在缺口;缺乏教材,评价测试手段有待完善;比赛是培养兴趣、激发锻炼主动性的关键;引导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各级校队;消除体育教师对于意外伤害事故的思想顾虑。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校长柯中明直言,要推行专项体育课,他有三重顾虑:“第一是课程的设置权,如果要把体育课变成专项课,涉及学校章程,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同;二是没有家长的理解、支持,这样的计划很难推广;三是在合格的体育教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谁来教的问题。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则给出了他估算的数字:“能达到专项体育课教学条件的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目前可能只有1%到5%。”他透露,未来教育部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是“1+X”,“‘X’指基本运动技能,包括跑、跳、柔韧性等,这些是学习任何一项运动项目的基础。‘1’是指在体育课上至少要教会学生一项运动技能。未来要先让孩子运动起来,再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尽量让孩子学会一两项运动技能。”

    学校体育改革还须稳步推进

    “根据姚明的提案,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门选择项目进行专项学习,别的就不学了。这对于中学生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对于学校体育改革来说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王登峰强调,要根据各地各校条件的不同,稳步推进。

    “如果给学校自主权,专业教师可以来自两方面。”柯中明建议,“一是学校可以到专业的体育运动机构或校外辅导机构购买服务,在规定的时间内请专业人员参与教学。二是学区连片整合,把相邻几个学校的体育老师整合起来,实行‘走教’制度,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教师的专业力量。

    此外,还有意外伤害处理机制的建构。

    “参加体育运动的责任问题,是很多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顾忌,也是改革需要破解的难题。”王登峰说,现有处理机制不明确导致出事后“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想法盛行。

    王登峰透露,教育部即将出台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风险防控的管理办法,从体育课、体育竞赛的各环节进行严格管理。“我们还在探索第三方处理纠纷的机制。出现意外伤害由第三方机构去认定责任归属、伤害程度和赔付金额,不由家长和学校直接接触,避免家长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校长和教师压力过大等问题。”王登峰说。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