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编制伤害教师了

18.09.2015  02:21

    教师节刚过去不久,然而,在深圳,却有许多教师没能愉快地度过这个本该属于他们的节日。据媒体近日报道,从7月起,深圳的多家中小学校已经以合同期满不续约的方式,陆续辞退了数百名拥有合法教师资格的临聘教师,大量本来就在收入上受到差别对待的临聘教师,就此失去工作,离开他们热爱的三尺讲台。

    如果说,这些教师是因为教学水平不过关,或校内教师数量已供过于求而被辞退,也算合情合理,然而,根据深圳龙华新区一所学校负责人的说法,在这轮辞退风波里失去工作的临聘教师群体中,不乏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此外,深圳市流动人口数量极大,对教师的需求也十分旺盛,远没有达到教师数量供过于求的境况,对许多学校而言,这次辞退临聘教师都是无奈之举。

    真正迫使学校不得不将这些教师辞退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深圳市公办中小学临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中的一条规定:各学校临聘教师比例不得超过事业编制教师的15%至20%。在编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条规定于是成为各校临聘教师所必须遭遇的“逐客令”。

    然而,这条规定却并没有充分考虑深圳市各学校的现实情况。由于深圳市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比例长期倒挂,各校的教师编制数目都远不能满足学校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聘用临聘教师是各个学校的现实选择。这些临聘教师和学校签署了合规的劳动合同,拥有经过认证的教师执业资格,而且和在编教师从事着完全相同的工作,但却领着明显低于在编教师的工资,本来就很委屈,而现在,他们又要承担随时可能被解聘的职业风险,毫无疑问是受害的一方。

    作出辞退决定的学校和广大在编教师的利益,同样受到了损害。这次涉事学校大多本来面对着师资人力不足的困境,辞退临聘教师,只会给校方带来更大的困境。而对于在编教师而言,临聘教师的离去,也只会在他们薪酬不变的情况下,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工作压力。对校方、临聘教师和在编教师而言,这是一场“共输”的博弈,导致这一尴尬局面的症结,正在于不够合理的编制制度,我们不应该让编制问题继续伤害教师了。

    现行的教师编制制度,并没有充分考虑各地的特殊情况,比如深圳教师编制数目严重不足,这成了诱发此次辞退风波的直接原因。这种依据编制将从事同样工作的教师们分为三六九等的制度本身,才是临聘教师问题的根源所在。如今,深圳市中小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已成为深圳市所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临聘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且面临极大职业风险的现状,更是一次对职业平等和社会公正的拷问。

    我们有理由重新审视编制制度。一方面,主管机构不该被“编制”本身捆住手脚,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广泛征求学校的意见,以制定更加合情合理的编制名额与定员比例,尽早解决迫在眉睫的师资不足问题。另一方面,有必要寻求对现有编制制度的改革,消灭不合理的编制制度导致的不公,让老师们不会再因身份的不同而承受各种不公。这不仅仅是为了那些辛勤工作的临聘教师们,也是为了教育事业。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