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招商引资一季度到位资金首现负增长,但仍有诸多利好因素,权威分析——我省招商引资面临重大机遇

30.04.2015  11:24

  一季度全省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2.9%,这是多年来我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首次出现负增长。为尽快扭转全省招商引资大幅下滑局面,省政府29日召开全省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作视频会议,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据介绍,1至3月,我省共实施省外、境外招商引资项目1841个,累计到位资金572.4亿元,全省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2.9%,有8个市州出现负增长。

  会议指出,招商引资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也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撑,对于调结构、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保持高速增长,近三年年均增长45.6%。“十二五”前四年,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投资完成额的比重均在75%左右,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近年来,虽然投资增速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44%、27.1%和21.1%),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地位没有变。从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情况看,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并不能因此而丧失信心,相反,应该充分认识到随着中央开放战略和经济布局的调整,我省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重大机遇和诸多利好因素,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

  据悉,我省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机遇主要有三大政策性战略平台的要素聚集作用仍在持续发挥。以三大平台为载体,一大批文化旅游、清洁能源、循环经济项目落地甘肃,使得近两年在巨大经济下行压力下,我省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其次,新一轮开放战略给招商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务院关于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若干意见》将我省明确定位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我省定位为面向中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我省由内陆腹地变为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通道优势和枢纽作用凸显,大批面向中西亚的外向型企业看好甘肃。传统优势更加凸显,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增强和人工成本不断推高,倒逼东中部地区一些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一些大型龙头企业选择在西部地区布局发展。因此,我省在吸引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此外,我省招商环境明显改善。去年10月,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也将于今年6月封关运营。中川机场、敦煌机场口岸已获批开放,中欧班列“天马号”顺利开行,对“两头在外”企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为我省开展外向型经济招商引资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