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为读者
《读者》,似涓涓细流,一路欢歌,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如冬日暖阳,一路同行,陪伴着我们成长。
2019年8月21日,是《读者》成长中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读者出版集团,与《读者》的编辑出版工作者亲切交流,给他们以莫大鼓舞。
一年来,《读者》传播文化的步履更加铿锵;在心灵的滋润中,广大读者与《读者》走得更近……
初 心 不 改
1981年4月,《读者文摘》创刊号悄然问世。如同一道“文化佳肴”,满足了亟需精神食粮的广大群众,当年底,就拥有了7万订户。
1993年,《读者文摘》刊名改为《读者》,初心未改,坚持“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的办刊理念始终未变。几十年来,《读者》以其独特的风姿,深植千万读者心中,成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2019年8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读者出版集团时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时隔一年,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刘永升眼前还时常浮现动人一幕:习近平总书记一边翻阅,一边告诉大家,自己年轻的时候常看《读者》,现在虽然工作忙,但还时常看看。
“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读者》,发行量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和亚洲文化综合类期刊第一、世界文化综合类期刊前列,至2019年5月,累计发行逾20亿册。
“《读者》能产生如此影响,内容为王是关键。”读者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富康年说。
《读者》编辑每半个月,要从3万多篇文章中,精选出50多篇文章,优中选优,就是要找到能引起更多人共鸣、具有大众性的文章,传递国人心声与感情,守住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
初心不改,只为读者。
“优质文字内容之外,还特别注重刊物呈现的艺术气质和美感。”刘永升告诉记者, 《读者》的封面都是唯一的,《读者》内页的插图都是原创的,有不少插图,还是《读者》签约画家根据文章内容专门创作的,就是要让读者通过《读者》,从浮躁中安静下来,并得到美的熏陶,“下一步,我们还要建设‘读者插图艺术馆’。”
“玉色深不变,井水挠不移。”《读者》,始终不变。
日 新 月 异
近40年来,《读者》如夜空中一颗明亮的星,在期刊界始终璀璨如初。
这,源于初心不变——一代代默默无闻的“读者人”,像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采百花之蜜,饴万众之口”,让这本看似“文弱”的杂志,用一种坚韧的、人性的力量创造了“读者奇迹”。
这,更源于因时而变——一代代朝气蓬勃的“读者人”,从未放慢脚步,接力,接力,再接力,创新,创新,再创新,朝着读者期望的方向,踏着时代的节拍,奋力奔跑,走出美妙的螺旋式上升成长之路。
进入新世纪后,《读者》多次获得期刊界的国家大奖;读者杂志社也被授予“中国工人先锋号”集体荣誉。但读者人更看重的是比金杯银杯更重要的“口碑”!
2011年1月1日起,《读者》开始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成为第一本、到现在依然是唯一一本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的大陆杂志。
2012年8月,读者与阿里巴巴开通《读者》原创版官方店铺,由此拉开了《读者》电子商务网络化的序幕。
除《读者》原创版外,还不断创新,先后刊出《读者欣赏》,《读者》校园版、台湾版、港澳版、海外版、盲文版等多个系列,已然由起初的“单门独户”发展壮大为一个大家族……
与时俱进,方能日新月异。
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的《读者》,更加从容、淡定。
2020年伊始,疫情突袭,读者出版集团自觉履行国有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首次向用户免费开放2017-2020年《读者》电子杂志,覆盖线上1400万订阅用户,让读者用阅读武装自己,战胜疫情。
适应时代变化,打造以APP为基本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多类型平台,介质更为丰富多元,并逐步从单纯增加发行量的盈利模式向品牌转化模式转变。
截至目前,读者微信公众号粉丝达573万,微信读书公众号排行榜排名第一,估值达2.5亿元;“读者”学习强国号订阅量超3500万,日均浏览量达130万次;“读者”人民号蝉联“人民号影响力排行榜”总榜第一;读者新媒体商业平台矩阵订阅人数突破1600万;“读者”今日头条账号累计阅读1.4亿次;“读者”喜马拉雅订阅号位居人文历史榜第1名……
读者文旅小镇、读者书店创意空间、读者小站、读者书房、读者阅读角、读者乡村文化驿站……一个个标上“读者”金字招牌的生活空间、文化空间,在浙江、上海、江苏以及甘肃的兰州、陇南、天水、庆阳等地建成、落地……
显然,《读者》已经“大变脸”,从“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跃升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温度的生活伴侣”。
“就是要让更多层面的读者,以更加多元、更加便利的方式,‘打开’不同的‘读者’,走进不同的‘读者’,品味《读者》的多元内涵。”长期探索、研究集团发展路径的读者出版集团总编辑马永强有一个深切感受:如果只是围绕杂志做杂志,围绕书做书,路只会越走越窄。因此,必须坚持从内容出发,在多维度、多领域生产和创造价值,“因为,《读者》不仅要引领全民阅读,还要以有思想、有灵魂、有温度的‘千面读者’,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读者》,始终在变。
开 卷 有 益
读书,是一生中不可或缺、不可间断的一部分;读书,更是生命中展现自我、丰富人生的另一种延伸。
在读者出版集团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在陈列着部分由读者出版集团出版发行的优秀书籍前,驻足细看,不时询问。当看到有关敦煌藏经洞、简牍等方面的书籍时,特别叮嘱要把敦煌藏经洞文献出齐,出完整。
8月13日,记者走进读者出版集团敦煌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杨继军的办公室,他正翻着一套厚厚的书——原大原样复制出版的高清《法藏敦煌文献精选》。
“这是第一套,只是个开始。”从搜集文献到排版设计,再到最终出版,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杨继军却只有满满的喜悦,他开心地告诉记者,读者出版集团已将流散海外的敦煌文献数字化出版,列入重点出版规划。今后,将陆续推出《敦煌文献全编》,将敦煌文献的出版和敦煌学研究推向新阶段。
作为专业出版集团,读者出版集团年出版图书达4000余种,发行近亿册。
当然,扎根千里陇原沃土,饱受陇原文化滋养的读者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既有广泛普适性,也刻着鲜明的甘肃烙印——
走“专、精、特、融”发展之路,全力建设“敦煌学——丝绸之路学出版中心”“藏学出版中心”“简牍学出版中心”三个特色“出版中心”,不断做强敦煌学、藏学、简牍学、西夏学、民族文化、地方历史文化等特色出版板块,已重点策划实施《敦煌藏经洞文献全编》《甘肃简牍文献集释》《中国革命文物》及《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修订再版四大精品出版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更加坚定了“读者人”出版发行更多优秀书籍的信心与决心。
“一年来,集团更加重视精品出版战略的布局和规划。”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树军告诉记者,集团旗下8家出版社、1家电子出版社、1家教材出版中心,在精品出版、主题出版、特色出版方面力争新突破,形成图书出版的“读者特色”,得到社会的更高认可。
心动,而行动。
或组织召开主题出版、精品出版工作座谈会;或围绕主题出版、精品出版给政策、活机制;或推进编辑导师制、建设精品出版项目库、进行重点出版选题扶持;或开展读者传媒年度十佳图书评选……2019年,读者出版集团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多轮驱动,突出特色,陆续推出一批高品位、高质量、“双效”俱佳的出版物,共出版图书3765种,出版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量变,而质变。
2019年,读者出版集团出版的14种图书入选国家级出版重点项目,《敦煌学通论》荣登2019年6月中国好书榜,《读者丛书·与这个时代温暖相拥》被中宣部、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评为2019“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之一,《敦煌小画师》入选中宣部2019年“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八步沙》进入“2019年度十大文学好书排行榜”……
2020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图书出版良好势头不减,图书发印数、重印数、单品种印数,均优于去年同期,5种选题入选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图书出版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成效逐渐显现。
开卷有益,在乎用心。“读者人”记得,并始终践行。
百 年 老 店
读者出版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葛平的办公桌上,一张照片很是抢眼。来她办公室的人总要看一眼,她自己也时不时抬头看看,再继续工作。
看着这张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家的合影,葛平心里总是很温暖,“习近平总书记来读者出版集团视察,和大家一一握手,给我们莫大的鼓舞,更在我们‘读者人’心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信心和动力”。
巨大鼓舞,让“读者人”深思——
如何在“微屏阅读”时代,让读者依然手捧《读者》,如品茗般享受阅读的快乐?如何让《读者》既不失最初本色,又融入时代特色,让这艘文化巨轮继续砥砺前行,续写《读者》传奇?如何营造浓浓书香氛围,为建设书香社会增添“读者力量”?
……
每个“读者人”都在仔细答卷——
对《读者》、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升腾起满满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
静下心来,耐住性子,策划一个好选题、出版一本好图书,收获了更多的喜悦和“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欣慰;
担负守住先进文化阵地、建设书香社会的责任,点子多了、思路广了,更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
说起这一年来的变化,刘永升喜不自禁:最大的变化就是心态的变化,“读者人”对读者出版集团、对出版业乃至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读者人”更加自信了;其次,是精神状态的变化,总书记的鞭策鼓励和殷殷教诲,让“读者人”焕发出蓬勃朝气,干事创业更有劲了;更重要的是,总书记指明了“建设书香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其根本遵循和原则,“读者人”更加有梦想了。
“我们将坚守初心,努力建成期刊界的‘百年老店’。”刘永升的话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