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迈向高质量发展·融观察·数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巨大等综合优势,改革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大力培育专业精神,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数据背后,正是创新驱动下涌现出的新动能。
代表委员表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要加快推进“互联网+”,促进应用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让创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升级,要让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赋能
代表委员认为,要在新一轮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占得先机,必须依靠创新。
“一条几十米长的生产线只有两名员工看守,客户可以通过云端,直接修改产品参数。” 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志列委员说,这样的场景源自企业实施的智能化改造。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中国制造业迎来机遇。“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目前,我国已培育超过50家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10万台套。作为“智能+”最重要的载体,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代表认为,“智能+”看似是一种技术变革,却能给企业带来管理模式变革,激发内生动力。他建议,加速制造业创新发展,应该发挥大企业领头羊作用,通过开放平台,形成共创共享共生的生态系统。
“当前制造业正经历一次‘格式化’改造,定制化设计、小批量生产和个性化消费,是传统制造业要面对的新课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红卫代表认为,要加大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鼓励更多小微企业和科创企业把工厂开到网上、建在云端,迈出融入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关键一步。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利华委员建议,培育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更多传统制造业企业上网入云提供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
新兴产业提速,要提升基础支撑能力
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代表委员认为,壮大数字经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过去我们叫模具厂,如今叫智能装备中心!”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装备中心模具车间党支部书记袁政海代表说,名字变化背后,是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现在引进了3D打印、数字虚拟仿真等技术,工人劳动时间减少30%。
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在科技创新密集活跃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军代表认为,在物联网领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得到大量应用,推动工业物联网、智慧农业等新兴产业不断成熟。他建议,进一步出台鼓励互联网运用的政策,让更多行业从“互联网+”中受益。
政策发力,提升网络支撑能力。代表委员表示,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这些降费政策实实在在,是建设高速宽带网络的长远举措,有利于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刘利华委员认为,应进一步扩大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供给能力,加快智能终端升级,推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
放宽准入,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在市场准入方面避免以旧思维管新事物,给予新业态新模式萌发机会。”刘利华委员说,要适应融合创新趋势,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管理模式,加强监管资源整合,建立动态监测和协调机制。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尽管我国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科技支撑产业转型的能力还不足。代表委员认为,发展迈向高质量,就要加大科技创新能力。要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决不能让改革举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
——深耕基础研究,打牢“根基”。“原始创新的短板主要表现为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偏低,原始创新能力薄弱,技术供给难以满足企业对前沿技术创新的需求。”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经理余少华代表认为,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保障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应加强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
——促进产学研联动,畅通“链条”。“如何打通产学研一体化的关键环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是目前企业创新的瓶颈之一。”新大陆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王晶委员说,政府应该成为校企之间沟通的平台,让高校的研发与企业的需求充分对接起来,拧成一股合力,使得企业变“找寻需求”为“引导需求”“创造需求”,提升科研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率。
——激励科研人员。“要紧紧围绕科技人员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问题来进行科研管理流程再造。”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秦代表说,应赋予科研项目负责人更多自主权和决策权,建立以研发质量为导向的科研投入综合评价制度,逐步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真正让科研人员有信心、有定力抓好创新工作。
——鼓励创新创业。代表委员认为,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我国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下一步要鼓励更多人创新创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本报记者韩鑫、杨昊、寇江泽、任江华、魏哲哲、姚雪青采写)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