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思维”打造旅游业——陇西县发展县域经济一瞥(下)

26.05.2017  18:51

  原标题:以“创新思维”打造旅游业

  ——陇西县发展县域经济一瞥(下)

 

  每年“小长假”到来之前,“到哪里玩,玩什么”是很多游客思考的问题。曾经也有人这样咨询陇西人,请教陇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陇西人往往不自信地回答:“没什么好玩的。

  但这几年,面对同样的问题,陇西人却变得越来越自信。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有的“小长假”,陇西县城各宾馆竟然“一房难求”,陇西也越来越有玩头。对此,陇西县有关负责人解释说:“不能仅盯着名山大川和老祖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要创新思维,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变“小马拉大车”为“借马拉大车

  陇西旅游业发展的创新之一,就是变“小马拉大车”为“借马拉大车”。

  按照过去的思维,企业开发建设大型娱乐设施项目,为保证充足的客流量,最好的选择是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落地。然而,城市人口只有区区数十万的陇西县,近年来不仅建起了一座投资达15亿元的文化主题公园,而且投资企业目前仍在扩大投资,兴建影视城、中医药养生基地等后续项目,预计总投资将达80亿元。2014年,这个名为“陇西文化旅游创意园”的项目一期工程一动工,就引起广泛关注。质疑者认为,相对于如此巨大的旅游投资,陇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消费水平,根本撑不起对应的市场。这一项目,不仅是用“小马”拉大车,拉车的“小马”体格还很弱。对此,陇西县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当初政府和投资方原本就没有想着用陇西当地的“小马”拉车,而是“借马”拉车。所借之“”,就是以陇西县为核心的3小时交通圈辐射范围内的消费能力;最终的目的则是“借马养马”,培育出陇西自己的品牌旅游市场。

  “借马拉车”可行吗?事实是,随着陇西文化旅游创意园项目的建设不断推进,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弱。2015年8月和2016年5月,该创意园项目一期工程华盛欢乐园和二期工程梦幻水世界相继开园营业,至今已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了3000多万元,并在旅游旺季导致陇西县城“一房难求”。

  变“造景引人”为“文化引人

  实际上,陇西县“借马”拉的旅游之车并非“文化旅游创意园”一个项目。全县旅游业发展的另一个创新,就是变“造景引人”为“文化引人”。

  今年3月,陇西县巩昌镇等4个乡镇的5个村里,迎来了40多位来自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作家和画家前来采风写生。在此期间,作家、画家们吃的是农家饭,住的是农家屋,画的是乡村景,就连模特也是当地的农民。早在几年前,陇西县就将建设写生采风基地写进了全县旅游规划。县委、县政府引导和鼓励甘肃昊翰文化集团出资在和平乡永胜村规划选址建设了全国美术家产业协会写生基地,专门为来当地写生、摄影、采风的各类美术院校师生及美术爱好者们提供食、宿、行、游综合性服务。项目概算总投资250万元,占地面积58亩,由书画创作区、农耕体验区、饮食餐饮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及住宿、培训创作间、办公室等设施功能区组成,采取“政府+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吸收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到基地的日常经营管理,并带动农户发展。目前,这一基地已接待写生艺术家和院校师生2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10个、写生模特14人,并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对此,陇西县有关负责人说,表面上看画家画的是风景,实际上他们体验的是陇西普通百姓的生活,感受的是陇西当地的文化。

  与此同时,近年来,陇西县在推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创新区建设为平台,按照全县“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结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积极谋划了百里渭水文化生态风情长廊、北麓之辰生态风情线、仁寿山中医药文化养生园、李家龙宫等一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

  去年,随着陇西文化旅游创意园、梦幻水城、大渭河文化风情园、李家龙等重大项目陆续投入运营,陇西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84亿元。(记者 杨世智)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