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平台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天祝藏族自治县以争创全省民族地区教育强县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创新教育发展平台,合理调整教育资源配置,补齐制约教育发展短板,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天祝县争取项目,统筹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大力抢抓“全面改薄”计划实施的大好机遇,积极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近5年,投入资金达4.9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129所,建筑面积22.24万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由7.65平方米增加到13平方米,建设运动场15.1万平方米;购置食堂设备1020台件、饮水设备149套、安保设备114套,保证了学校食堂设备符合食品卫生管理标准,安保设备达到了相关要求;为116所中小学和教学点购置可调节桌凳12900套,课桌凳一次性更新率达73.5%;配置学生用床3800套,一次性配备率达94.1%,实现了“一人一桌一床一凳”的办学标准;装备中小学实验仪器设备、卫生室和心理咨询室设备390件套、音体美器材33440件套、通用技术实验室6个、理化生及地理探究实验室12个、图书15万多册,中小学实验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和图书均达省定标准,音体美教学器材和图书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和小学科学演示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配备计算机2782台、“班班通”设备956套、录播教室11个、智能语音教具725套,县直学校和部分教育辅导站建起了录播教室,全县中小学实现“班班通”和计算机教室全覆盖,教学点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网络覆盖率达97%。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了省定办学标准,为提前一年接受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增幼儿园27所,乡镇中心和2000人以上行政村全部建起了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0年的47.23%提高到66.41%。
天祝县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会处,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低,县城供暖期长达6个半月,大部分农牧区需常年供暖。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学校取暖列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5年整合资金400多万元,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温暖工程,为43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铺设了供暖管网,安装了小型锅炉,全县学生宿舍全部实现水暖供暖,使高海拔藏区学校的冬季取暖更加温暖、卫生、安全,赢得了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实施学生营养改善工程,制定出台了《天祝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了营养餐管理各类工作制度。进一步改善学生供餐条件,新改建中小学食堂5510平方米,配齐食堂设备等。县政府将169名农村学校食堂炊事员工资按照每人每年1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学校成立了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参加的监督小组,食药、教育等部门加强对营养餐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及加工等环节的监督。本着“就地取材、合理搭配、保证营养、确保安全”的思路,形成了符合天祝实际的食堂供餐模式,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与推广。营养改善工程的实施,不仅使寄宿学生顿顿吃上了营养可口的饭菜,也使许多中午回不了家的农村孩子结束了午餐开水就干粮的历史,吃上了富有营养的热饭菜,农村学校的孩子普遍认为,学校的饭菜比家里的还好。
近年,天祝县共招聘引进351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任教,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稳妥的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修建教师周转宿舍322套,进行简单装修并配备了基本生活用具,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2014年起为全县农村学校教师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352.84万元,2015年起为乡村教师按每人每月260元至610元不等标准发放乡镇工作岗位津贴,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推动全县教育快速发展,近五年参加县级及以上培训的教师达11947人次。全县共培养选拔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466名,占教师总数的15.09%。其中农村220名,占骨干教师总数的47.21%,实现了城乡各学校骨干教师全覆盖。
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广泛开展以平安校园、书香校园、体艺校园、节约校园、无烟校园为内容的“五型校园”创建活动。按照“一校一特、一特一品”的思路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民族中学整合校内藏文藏书阁、中国藏族中学网、唐卡艺术工作室、华锐人家民俗文化馆等资源,建成了民族文化浓郁的“吞弥文化苑”;岔口驿小学充分发掘地方历史和民俗文化,以实物、图片、文字解说、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等形式,积极传承和借鉴驿站文化,建成了地方特色鲜明的“驿站文化展厅—驿萃堂”。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有11所学校被评为市级特色示范学校,5所学校创建为“甘肃省快乐校园”,4所学校被评为“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3所学校被推荐为青少年特色足球学校。
天祝县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人知人晓工程”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组织每月一专题的德育实践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国学道德经典诵读大赛等一系列德育活动。以各类学生社团为重要载体,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培养兴趣、提升技能,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一些终身受用的体艺技能。目前,全县绝大部分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涌现出“格桑梅朵艺术团”“唐卡兴趣班”等一大批精品社团。全面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大力推行以广播体操、锅庄舞等为主要内容的大课间活动,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近三年有300多名学生获得省市级艺体等级证书,600多名艺体特长生被高等院校录取。2013年成功举办全县首届中小学生运动会,2014年成功举办全县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2015年又举办了全县首届中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竞赛活动,全面展示了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全市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暨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把教育信息化列入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工程,将教育信息化投入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各学校保证15%的公用经费用于信息化工作。制定完善了《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等30多项制度,确保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采取学科深度融合、扩大项目成果、依托活动载体、典型引领带动、开展网络研修、由点到面辐射等方式,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大山深处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手段发生了变化,80%的教师开通了教师空间,65%的教师利用空间进行课堂教学,70%的教师使用网络教研功能;借助网络资源和多媒体呈现手段,有效缓解了农牧区学校音、体、美等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2015年天祝县荣获全国10个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型区域特别实践奖之一,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应用示范县;县教育局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广州现场会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交流发言,民族中学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教育信息化水平步入全省前列。
天祝县始终把学校的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与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政绩考核挂钩,对发生问题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坚持警钟长鸣,防患未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意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健全完善了安全教育、道路交通、食品卫生、疾病防控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安全教育进课堂的要求,扎实开展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各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1-2次安全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震减灾能力。成立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工作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专项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严把食品供应等各个环节及饮用水源的卫生和安全;通过警校共建、法制教育,确保师生道路交通安全。高度重视“三防”建设,县财政下达专项经费,为学校购置了钢叉、警棍等一些必要的安全防范器材,新增、维护更新了学校破损监控设备、应急设施和消防器材。全县幼儿园及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均配备了专(兼)职保安,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近五年各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信息来源:甘肃日报 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