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加大力度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科技供给侧改革
高占彪
(定西市科技局局长、研究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最优配置,全面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科技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建立从试验研究、中试到生产无缝对接的创新链条,通过技术供给刺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反过来倒逼技术需求,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科技贡献率,实现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以科技创新推动全面创新。
科技创新: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是创新的制高点,是全面创新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创新,也是最困难、最具挑战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显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创新全球化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也愈加迫切。我市目前正处于脱贫攻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的依赖日益加深,创新驱动战略已成为新常态下发展的主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速技术研发侧—成果转化侧—技术需求侧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市现阶段新形势下的迫切需求。
技术研发侧:解决创新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需求
由于投入和条件等因素制约,目前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80%的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75%的企业缺少创新团队,已组建的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发挥的不够明显。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一要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省上的科技项目,逐步增加市县区科技支出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投入强度;二要通过引进创新人才、团队,高标准地建设企业研发平台,依托企事业单位创建产业技术联盟等多种途径,加快有效专利和科研成果的研发与输出;三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实行产学研用紧密对接,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技术需求,有效开展科技研发活动。
技术需求侧:瞄准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瓶颈”
我市目前一方面科技研发能力仍然弱化,有效专利和成果产出率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产学研对接度不高,技术研发与需求不够对称,亟需在政策、机制和管理上进一步创新。科技部门要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了解掌握现代农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发展现代新兴产业中的重大技术需求,积极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对接,通过联合开发、技术转移、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有效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创新科技计划管理机制,坚持市场需求和产业调整方向为导向,围绕技术难题立项目,立足关键技术需求找课题,制定重点产业链图谱和技术预测指南,引导刺激企业、行业、领域及社会的技术需求,规范技术需求管理,为技术研发侧有效开展研发活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成果转化侧:有效承接技术供给与需求
深入推进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就是要把科技研发侧与需求侧、转化侧有效贯通起来,达到满足现实技术需求,增强科技研发的针对性,进而达到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仍不足20%,专利转化仅为8%左右;同时,大部分登记的科技成果来源于科研事业单位,企业自主研发和联合研发的科技成果较少。“十三五”期间,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制定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创新模式,活化机制,千方百计提升科技成果的落地率和转化率。一要通过深化科技合作模式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改革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合作向以企业为主体转变,以政府投入为主向以政府引导、企业投入为主转变,科技合作领域由省内为主向国内国际拓展。二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结合,采取技术入股、成果有偿转让,自主研发应用、联合开发生产等多种形式,加快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采取“科研单位+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切实解决成果转化难的问题。三要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选派到企业的科技特派员要把参与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管理考核的重点,选派到贫困村的科技特派员要以实施“11151”工程为中心任务,通过优质的科技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政府投入转向以后补助的形式奖励产学研结合能够转化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成果,同时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成绩的优秀人才、团队进行奖励。并对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的企业,在项目、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