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令平: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01.08.2016  17:03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调研时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省委书记王三运也指出,稳定脱贫和加快致富,关键要靠富民产业的发展。定西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和首要任务,创新实施“三个四”产业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上来自产业扶贫。

  明确“四跟进”产业扶贫思路。一是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户走。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的要求,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近两年将79个总投资112亿元的产业扶贫项目集中在869个贫困村实施,为14.4万户贫困户落实精准扶贫贷款65亿元,用于发展富民产业。二是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全市1829个村共组建专业合作社7250个,带动发展农户30万人,其中7万贫困户加入2691个合作社,实现贫困村组建合作社全覆盖、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合作社采取流转贫困户土地、吸纳贫困户生产资料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分红增收。三是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引导5800多个合作社与908个龙头企业建立结对关系,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市场、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把合作社作为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加快发展机械化、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现代农业,实现企业做大、合作社做强、农民增收的多重效应。四是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引导龙头企业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全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先行先试、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先行试验示范区建设等机遇,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3个,引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267家,其中马铃薯主食化加工企业10家,具备中医药配方颗粒生产能力企业10家,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又提高产业扶贫效益。

  推广“四带动”企业帮扶模式。坚持把创新模式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鼓励引导908户龙头企业与849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实现企业赢利与贫困群众增收的双赢。重点推广四种模式:一是企业直接带动模式。发挥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的优势,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带动协议,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带动贫困户参与马铃薯、中医药、草牧等产业基地建设,由龙头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收购、统一培训、统一销售,农户负责种、养等生产环节的工作,企业让利于农户,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二是就业带动模式。依托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持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当地富余贫困劳动力4.5万人就近就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有序流转贫困户土地,建立农业生产基地,优先聘用土地流转后释放的贫困户劳动力和农村闲散劳动力15.8万人到产业基地和企业就近就业,人均年可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加大劳动力培训输转力度,突出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两重点”,采取统一培训组织体系、统一整合培训资金、统一明确培训主体、统一建立培训师资库、统一统计口径“五统一”模式,加快培训资源整合进度,通过劳动力培训提高务工收入。今年已培训输转劳动力5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6%。三是资产收益带动模式。一方面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原材料、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等资金和生产资料入股企业参与分红,另一方面抓住国家政策投资机遇加快实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扶贫,将政府投资建设的光伏、风能发电变为群众的经营性资产,带动贫困户近2万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四是混合带动模式。实践证明,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不限于1种或1类模式,而是结合贫困村实际,最有效的就是将企业对接带动、就业带动、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模式结合在一起的混合模式,效果十分明显。

  强化“四服务”产业扶贫保障。当前,脱贫攻坚尤其是产业扶贫已到了龙头企业介入、打造全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出效率、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阶段。定西市各级党委政府为扶贫企业在要素保障、基础配套、项目支持、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在要素保障上,一是在信贷资金、融资担保、财政贴息上优先安排,二是在科技特派员选派、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服务计划实施和急需人才培训等方面优先安排,三是在土地使用计划上优先安排;在基础配套上,对扶贫企业优先提供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配套服务;在项目支持上,对扶持项目尤其是农业产业化和财政贴息等项目优先安排;在社会保障上,一是政府购买服务优先倾斜,二是在子女入学、入托、就业、参加社保等方面优先提供服务,三是对在产业扶贫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在评优选先中优先推荐。特别是近日我市申请的1.5亿元世行贷款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已获世行批准,对这些项目资金要全部用于支持扶贫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增强带动能力。 (作者系中共定西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