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02.11.2015  01:53

    美丽金城我的家!从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到眼下开展的“五城联创”,这些年间,在“赶考”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中,兰州市一直在追赶。几次与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失之交臂,不论是决策者还是普通市民,并没有失意消沉,而是查找差距、反思不足。“其实多年创建实践中,我们既看重城市‘得牌’,更看重群众得益;既追求创建受奖,更追求群众受惠。”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的一席话,道出了兰州创建文明城市的努力方向。民意所向,民生所指,才是文明所在。秉承“为民、靠民、惠民”的创建思路,兰州市明确提出:全国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指标,是民生;最重要的标准,是民意。(相关报道见10月29日《兰州日报》一版)

    从上世纪90年代始,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的兰州市也和国内不少城市一样,在城市建设迅速扩张的同时深陷“大城市病”:土地资源紧缺,人口激增,交通拥堵,污染加重……在这样一座城市工作、生活,市民能没有怨气、烦恼吗?尤其是常年雾霾的大气污染,像一个黑锅盖笼罩在兰州上空,历经治理却鲜见效果,不仅兰州市民反映强烈,而且严重影响了兰州的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大局。民有所呼,我必有应。为此,兰州市把大气污染治理列为最大民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全面打响大气环境治理整体战、攻坚战。加快企业“出城入园”,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设备,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推行清洁能源改造,实现主城区燃煤锅炉及污染“双清零”……艰苦努力,换来了天蓝水碧,兰州市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

    兰州市市长袁占亭曾说:“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搞形象工程,不是搞花拳绣腿,应该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我们所追求的文明城市,就是一个让群众生活更美好、更自信、更凝聚的大家庭。”这几年,兰州市掀起了民生项目建设高潮,多个重大项目快速推进:针对日益拥堵的主城区道路,兰州市实施“三年有效缓解、五年明显改善”为目标的“畅交通”工程;针对城市老旧供水管网造成的水污染压力加大改造下水管网改造力度;为彻底消除城市供水安全隐患,多方筹资上马第二水源地建设;总投资13.8亿元的兰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垃圾处理园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发电项目也将于2016年投产使用……仅2015年180亿元的城建大盘子中,绝大多数急民之所需,包括治污、供热、防灾减灾、环境整治等86个民生项目。

    蓝天碧水的回归,极大改善了兰州的人居环境,更增添了兰州人的一份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也同时极大提升了兰州的城市形象,从几乎没有存在感的西北一域偏城,成为国人心目中的旅游目的地和投资热土。在“建设文明程度一流新兰州”的过程中,兰州人以切身体会和扎实实践认识到,创建文明城市,不是只追求华丽的外表,而是既顾“面子”,更抓“里子”,是要通过创建夯实城市发展根基,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加方便、舒适、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