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创业潮背后都有制度、政策红利的供给
中国兰州网1月16日消息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近两年来,一系列关于支持“双创”的政策陆续出台,大大激发了民间的创新、创业热潮。一年时间里,我曾经和一百多位创业者进行了座谈,他们中有农民工有千人计划海归人才;有搞高端技术的,也有卖粉条、米线的。今天我想用三个视角概括这一年的体会和感受。
历史视角:我们一直都有着创业基因
根据一百个创业者的座谈,我把创业者分成四类。开拓型创业者天生不安分就要创业当老板;追随型创业者有领头羊就会跟着走且他们通常是“上山打虎结伴而行”,要一起创业的;机遇型创业者则是先就业再创业,他们大多在一些大企业工作几年甚至成为高管后向机而动;第四种类型是压力型创业者,这类创业者往往都是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点困难和困境,想要换一种活法。
总结创业类型可以初步形成这样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进而回望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特别是创业历史。三十多年来,我们经历了三次大的创业热潮。
第一次创业潮是八十年代,主要是农民在创业,他们是压力型创业者主导,就是在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甚至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生存压力下,不得不去跑市场、办企业,客观上创造了当时以乡镇企业为重要动力和特征的增量改革。
第二次创业潮是九十年代初,以机遇型创业者主导。从邓小平南巡,到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了真正的市场化进程,创造了无比巨大的发展机遇,“十亿人民九亿商”。第三次创业潮是九十年代末新世纪初。主要以追随全球互联网、信息化热潮为主的追随型创业者。
历史上每一轮创业大潮背后其实都有两种力量,总有一类创业者主导了这个时期的创业大潮。因为开拓型创业者只要有机会就要创业,所以三十多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他们在历次创业潮中都是引领者。还有一种力量就是政府、政策的力量,每一次创业潮背后都有制度红利、政策红利的供给。八十年代主要是农村改革;九十年代初是市场化改革大幕开启;九十年代末从管理到技术、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再加上2001年加入WTO,推动了当时改革红利的形成。回顾历史,可以说我们一直都有着创业基因,而且背后都是创业者内在驱动和政府政策推动两种力量在同时提供动力。
现实视角:创业者的乘势而起和政府的谋势而动
第19次文津圆桌论坛1月7日在北京举行,这个论坛由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社和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联合主办,主题是“双创”政策与创新创业热潮。我注意到在文津圆桌论坛上已经第五次专门主题探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这个广受关注的话题。我们今天的“双创”现在看是势如破竹、势不可当。这个“势”背后其实也是有两种具体的“势”在支撑。
第一个“势”是创业者的乘势而起。今天的“双创”应该说四种类型的创业形成了一种共同主导的态势。比如对开拓型创业者来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他们更强劲了、动力更足了;对于追随型创业者来讲,马云们的创业“神话”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梦想和更大的勇气;对于机遇型创业者来说,互联网时代的痛点多,解决痛点的办法更多,这使他们创业空间更加海阔天空;对于压力型创业者来说,现在新旧常态在快速转换、产业结构在快速调整、就业结构在快速变化,他们在各种变化中感受的压力可能更多,也更有机会求变。所以四种类型创业者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时代都蓄足了势,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形成了厚积薄发的强劲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