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技能培训圆了百姓致富梦
中川镇倒水塘村地处兰州新区开发建设腹地,新区建设伊始,倒水塘村是第一批征地拆迁的村落。失去了祖祖辈辈为之依靠的土地,很多村民一时间手足无措。这时,村委会及时动员宣传,让大家明白,新区建设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并鼓励群众积极创业、就业,开始全新的生活。
倒水塘村村支书甘得荣说,在就业方面,村里鼓励村民把征地款合理地运用在新区建设方面,做些生意、搞些第三产业……现在新区搞建设打工的,村里有1000多人,自主创业的有很大一部分,有办预制厂的,有搞建设的运输的。
张国昌,是倒水塘村有名的能人。作为外来移民的他,很早就开始了自己创业的步伐,装潢、电焊铺、养殖业……十多年来,什么挣钱他就做什么。有过挣得盆满钵益的时候,也有过亏得血本无归的日子。自从兰州新区开始开发建设后,张国昌嗅到了这里的商机。在所有同村的百姓中,他是最早一个参加新区自主创业技能培训的农民。随后,他利用手里的所有资金加上贷款,投资近300万元搞起了预制厂。
“我要致富”,这是张国昌的梦想,他时时刻刻寻找商机挣钱。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张国昌真正把握住了机会。他的预制厂投产了,产品很快在兰州新区热销。凭着良好的信誉、过硬的质量,张国昌还曾揽下了新区纬四路、纬六路部分配套工程。
“2013年,我承包的工程就是新区纬四路道牙砖、污水管线、涵洞还有渗水砖,都是主干道的附属工程。如今,我自己生产、自己拉运、自己安装,一条龙服务于新区开发建设,也让自己走上了致富路。”张国昌欣慰地说。据他估算,去年工程结束后,自己收益大约有七八十万。
老张发家致富,心里没有忘记村里的乡里乡亲们,愿意做工的来到他的厂里,他都开出了足额的工资,前来取经的,他也是将心得倾囊相授。张国昌告诉记者,自己计划着下一步联合村民,等兰州新区建成后,在家门口搞服务业,让村民们共同致富。
甘德荣告诉记者,现在兰州新区大规模建设,需要建筑人员;将来企业多了,需要技术工人;新区规模大了,需要服务人员;这些都是农民可以做的。为此,中川镇加大了失地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年的培训力度,为将来新区企业招工提前做好准备。
中川镇最繁华的地方叫“商贸一条街”,远远看去像一个小城市的“缩影”。这里有商店、饭馆、洗车店,几乎整个城市的商贸服务业全部在此集结。“入驻新区的项目越来越多了,生意做得很顺利,等新区建成了,到时生意会更好。”经营电焊铺的农民徐大国高兴地说。
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以前,徐大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打工。虽然到处奔波,可挣的钱还不够补贴家用,再加上母亲长期有病,家里的日子过得是捉襟见肘,存钱就是一种奢望。
2012年,听到失地农民可以免费培训学技术,徐大国一下子有了激情,凭借着在外打工掌握的一点电焊常识和技术基础,他接受了电焊培训,并且拿到了就业证。当年下半年,徐大国开始在“商贸一条街”用心经营起自己的店铺,到了年底,家里终于有了一笔数目客观的存款,梦寐以求的愿望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没有政府的惠民政策,老百姓哪能过上这样的日子,简直比做白日梦还难。”徐大国感言说。
中川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负责人常学义告诉记者,自从兰州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中川镇的成人教育以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先后举办了农村种植、养殖技术、电工、电焊、计算机技能培训班,近2000多名当地农民参加了培训。同时,还组织400名“两后生”到市内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