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老人的“引洮梦”
原标题:【走一线话引洮】刘福老人的“引洮梦”
记者 宋振峰
在定西市,有个家喻户晓的刘山三陇曲剧团。剧团灵魂人物,是今年77岁的刘福。因为剧团专门为农民送戏,刘福获得2006年“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
“我唱戏、写戏的本领,是当年在引洮工地上学的。”刘福说。令记者没想到,他是一名“老引洮”。2010年以来,刘福一直酝酿着创编一部关于引洮的戏。
去年底,洮河水穿越半个多世纪终于来到定西。这一喜讯,让刘福激情满怀。他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创作出新编陇曲现代历史剧《圆洮梦》。
这位古稀老人,脑海里珍藏着当年参与引洮的战天斗地图。
1958年6月,刘福在安定区凤翔镇小西岔村务农。
“把水引上董志塬,坐着轮船回家园”。当时甘肃省委决定,上马“引洮上山工程”,两年内通水。听到干涸的家乡能引来甘甜的洮河水,20岁的刘福没和家人商量,便报名参加了引洮工程建设。
告别怀孕不久的妻子,1958年6月6日上午9时许,刘福和村里12名年轻小伙,带着干粮,背着铺盖,步行向引洮工地进军。
经陇西,过漳县,第5天的中午14时许,他们才走到位于岷县中寨集镇红崖子村的引洮建设工地,到定西工区二大队二中队报到。当时工地实行部队编制,一个中队3个排。
因为上过小学会记账,刘福被选为中队伙食管理员。当年10月,工地开始吃大锅饭,但吃饭定量。干重体力劳动的工友,一月仅有34斤粮。刘福于是想方设法帮大家改善生活。为此,工地的《引洮报》上,还专门发表了一篇报道《炊食员“状元”——刘福》。第二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当时的引洮水利工程局授予刘福“引洮青年突击手”称号。
刘福所在的工地,干的是土方。虽然仅靠一锤、一铲,两只手,但建设者们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或一人用背斗背土,或两人用箩筐抬土,起早贪黑地干着。
由于爱好文艺,刘福经常参与宣传工作。1961年5月10日,已是工地新华书店图书发行员的他,调到了定西工区的引洮剧团。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很快,囿于经济、技术等原因,我省第一次引洮工程宣告下马。当年10月26日,他的“引洮梦”戛然而止,返乡回家。
“那会儿,像架子车,都是工地上后来才有的‘先进’工具。现在想起来,这怎么能引来洮河?”刘福说。2006年,引洮工程重新开工时,他想,这回肯定是“科学”引洮,再不会是肩扛背驮了。
2010年11月28日,当听到引洮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时,刘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邀请安定区、靖远县原引洮剧团的8名演员,齐聚他家——陇中小曲传习所。
唱引洮、话引洮,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纵情歌唱。谁能想到,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他们会因为引洮工程,重新汇聚一堂?
“五十年如梦如幻,幸逢盛世,今朝梦圆。”5月7日,在定西市“引洮圆梦纪念碑”揭碑仪式上,记者碰到了刘福。他特意穿着笔挺的西装,戴着当年在引洮工地上获得的两枚“青年突击手”“红旗手”奖章,来到现场。人群中,他努力地挺着腰板,一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