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住在养猪场的饲料室里搞调研有启迪

09.06.2014  13:40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报道: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薛庆超6月6日做客人民网,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刘少奇深入基层农场深入调研的故事。

  刘少奇曾自到湖南家乡去调查研究,为什么?他担心到其他地方听不到真话,他就到湖南省他自己的家乡,一个村子一个村子、一家一户了解情况。当时他到一个村子里,那个村子里宣传有万头养猪场,刘少奇说咱们先看看你的万头养猪场吧,结果一看,哪有什么万头猪啊,就那么三四头小猪,黄皮包瘦,他一看到这种情况说,咱们就从这个养猪场开始调查,他自己住在养猪场的饲料室里弄了一个床,他带着行李就住到那。然后,他一家一户,一个村子一个村子了解情况。他当时找来一个农村当年一起放牛的小伙伴,他说你说说现在农村究竟遇到困难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当年的小伙伴说,依我看,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三分天灾就是自然现象,七分人祸就是当时农村经济政策出了问题。

  刘少奇在湖南农村了解到真实情况以后,返回北京,立即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中央召开了会议,研究了当时农村的情况,刘少奇在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他由于了解了农村的真实情况,所以,成竹在胸,提出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来解决当时遇到的困难,经过采取措施,很快度过了难关。

  由此观之,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和平建设时期,刘少奇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注意倾听来自群众的意见,真实了解基层的情况,并把它作为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方法。这既是历史的经验积累,也是我们现实的路径选择,更是我们党必须薪火相传的优良作风和传统。

  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曾经指出:“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调查研究也是一样,要想真正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就要到深入基层,真正融入群众生活生产实际,听取基层真实的声音。只有扑下身子走进基层群众,听取群众真实的声音,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才能获得真实的一手资料。

  刘少奇深入养猪场调研,并住在饲料室里,道理就在于此,既让我们感动、感慨,更给我们感悟、启迪。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调研,不仅看不到问题、找不到对策,反而会劳民伤财。开展调查研究,必须求真务实,真正沉下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怕苦,不畏难,多方面了解老百姓的真实状况、真实想法,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样,才容易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这正像刘少奇所说的,“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

  如此说来,现代信息网络的建立,先进办公手段的运用,为“领导不出门,也知天下事”提供了便利。但是,不管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发达到什么程度,都否定不了也取代不了党员干部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人民群众进行直接的调查研究、掌握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各级党员干部只有把刘少奇深入养猪场调研的“作风”,住在饲料室里的“传统”,坚持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下去,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