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国家每一分钱都用到位 重大政策跟踪审计成效综述
中国兰州网5月18日消息 题:确保国家每一分钱都用到位——重大政策跟踪审计成效综述
审计署17日公布的一季度政策跟踪审计公告显示,审计部门通过出具整改建议函督促整改,截至一季度末已统筹盘活资金155.28亿元,尚未整改到位和3月份审计发现的未及时统筹使用资金97.08亿元,审计部门正在督促加快整改。
跟踪重大工程进展、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正是审计工作近年来发挥的巨大作用。审计一改以往“查账本”的传统形象,发挥出政策落实“督查员”、经济运行“安全员”、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促进中央政策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不作为、慢作为和假作为,谁都不能“任性”
位于云南文山市马塘镇的德厚水库,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建设项目之一。工程建成后,将解决22.44万城乡人口饮水困难、9.28万亩农田灌溉问题。但由于德厚水库建设管理处对库址的地下水文、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情况调查不充分等原因,项目迟迟未能按要求取得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2015年,审计署昆明特派办先后两次在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报告中反映该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问题。对此,云南省水利厅、文山州委、州政府制定了德厚河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并落实责任到具体单位。当年10月,项目初步设计获得批复,12月开工建设。
这是审计工作促进国家重大项目推进的一个事例。2014年8月起,审计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重点关注国家出台的20多个方面80多项重大政策。这也是审计署首次大规模组织对中央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
截至去年底,已促进新开工、完工项目9408个,推动9454个项目加快了审批或实施进度。对审计报告持续反映的铁路、水利、保障性住房等重大项目前期审批环节多、时间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以及虚报开工及完工量,已建成项目闲置等问题,相关部门和地区积极规范审批流程、加快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
不让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
2013年以来,重庆市为实现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目标,整合了生态搬迁、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5个专项资金45.1亿元,实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累计实现搬迁安置54.2万人,占预定目标任务的108.3%。
审计署发现上述情况后,认为其做法虽不完全符合现行有关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但既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又推进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符合国务院关于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精神,因此不仅未作为违规问题处理,还将其作为正面典型予以肯定。
近年来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反映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对任何地方或单位以“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等为借口拒不整合财政资金的,则坚决查处和曝光。仅2015年,审计工作就促进相关部门和地区收回结转结余资金1144.25亿元,整合和统筹使用专项资金732.1亿元。
审计发现,中央财政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有300多个明细项目、适用300多项管理办法,其中超过一半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专款专用,同一类专项划分的明细项目间资金也不得进行调剂,由此造成专项资金大量结余结转、长期闲置,无法统筹安排。对此,审计署不仅提出了改革专项管理办法的总体建议,还对每项管理办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建议。
围绕制度创新聚焦发力
近年来,审计机关重点关注各领域改革措施不配套、不衔接甚至相互矛盾等问题,及时揭示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环节,分析影响改革的根本性和深层次原因,积极提出对策建议。
如,审计发现部分商事登记调整为后置审批所涉及的多部法律尚未修订,实行“先照后证”“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后,仍有数十部规章制度要求办理行业准入时提交验资、年检证明文件等。对此,国务院明确2015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工商总局完成本部门法规规章修订的同时,进一步梳理出160多个需要其他部门修订或废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说,有些法规和部门规章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简政放权给地方“松了绑”、专款专用却“留着绊”;有些法规和部门规章本身就“埋着钉子”“留着尾巴”。因此,在遵循宪法和基本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审计工作要以是否符合中央决定精神和重大改革方向作为定性判断事物的标准。
今年,审计署出台跟踪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已提出,凡是制约和阻碍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凡是制约和阻碍结构性改革推进的,凡是制约和阻碍创新创业、激发活力的,凡是制约和阻碍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的,凡是制约和阻碍转型升级、提高绩效的,要坚决揭示反映,大力推动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记者 董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