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分盲人少年上大学遇阻 志愿院校“破格”较难
原标题:天水高分盲人少年上大学遇难题
所报院校有的明确拒录,有的表示尚无法给出答复
张耀东经常拉二胡解闷。本报记者王兰芳摄
中国甘肃网7月1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首席记者 魏娟)今年,天水盲人少年张耀东的高考之路牵动了许多人的心,这个顽强的少年究竟能不能被大学录取?记者连线采访了张耀东报考的南方医科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招办工作人员,有的高校明确拒绝,有的高校表示录取尚未开始,目前尚无法给出明确答复。同时,记者了解到,听障和视障的考生上大学另有渠道,国内有部分高校招收特殊教育专业,实行单考单招。
省招办:尚无特殊照顾政策
今年,天水盲人考生张耀东考出了文科548分的好成绩,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他的各科成绩都很不错,其中,语文100分,数学108分;外语128分;文综212分,卷面总分548分,加上曾经获得的“天水十佳美德少年”的荣誉为他带来了10分的政策加分,总成绩超过我省一本线15分。
就在许多人对他的精神表示钦佩的同时,他的求学之路却遇到了难题。张耀东的第一志愿是南方医科大学,平行志愿分别是湖北中医药大学、甘肃省中医学院及成都中医药大学,一直想学医的他希望能圆梦医科类大学。但这些学校在录取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考生的视力有明确要求:“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不宜报读医学专业。
记者就此事采访省招办时,省招办表示,对于这类特殊考生,按照教育部相应体检要求,各高校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进行录取,考生可以参照各校的招生政策进行志愿填报,报考相对应的专业,目前尚无特殊的照顾政策。录取时,省招办将依据张耀东加分之后的成绩进行投档,录取与否,由院校决定。
志愿院校:“破格”较难
为此,记者致电张耀东的第一志愿高校——南方医科大学招生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说,医学专业对考生的视力要求有明确规定,近视超过800度就不能录取,这是教育部的规定,学校不能违反教育部的政策。同时,南方医科大学在我省的录取线近年来都较高,去年最低录取分数高出一本线近30分,张耀东的成绩能否达到该校在我省的提档线也是未知数。目前,很难确定其是否会被“破格”录取,需要到我省一本院校录取时,具体录取与否要看甘肃考生的整体报考情况再做决定。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也很困惑。”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张耀东填报的其他志愿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湖北中医药大学均明确表示,张耀东不符合该校的招生章程中对身体条件的要求,“非常抱歉,不能录取。”而甘肃省中医学院是否招录张耀东还在研究讨论之中。
盲人上大学:单考单招
记者采访了解到,国内有部分大学设有特殊教育学院招收盲人考生,只是院校较少,且实行单考单招,考生不参加普通高考,许多人并不知道。例如,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就招收听障和视障的考生,也是国内最大的特殊教育学院。该校2014年计划招生206人,实行单独考试,适合视障考生就读的专业包括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音乐表演等。
此外,天津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都设有特殊教育专业,录取通知书和普通高考考生同时发放。听障和视障的考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学校组织的单独考试,进入高校学习,毕业后,用人单位会到这些学校进行招录。据了解,从2000年到现在,兰州市盲聋哑学校就有近百名残疾考生圆了大学梦。
记者手记
旁观者请勿道德绑架
盲人少年张耀东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人认真品读,来体会生命的不屈和一朵花开的精彩。
但是,在钦佩他和家人的勇气、坚持之中,我们要稍稍问一下,这样的选择和坚持会不会在现实面前碰壁?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前,张耀东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和专业限制也有明确的了解,但是,仍然执着地报考了。
这种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为人父母,其心可鉴。只不过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拥有正常的人生轨迹,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但回头看看现实,普通高校就算录取了张耀东,他怎样面对那些医学专业的解剖、精密仪器?再退一步讲,就算有学校录取了他,毕业时又该怎么办?用人单位未必能抱着同情、敬佩来招录一名合格的员工。
网上铺天盖地的声音希望有学校能圆张耀东的大学梦,希望能“破格”录取、特事特办。在这种舆论压力和道德要求下,是否会有高校录取他不得而知。但是,诚如一位高校招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的:“这种破格录取,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学校的招生计划有限,招录这名考生,也许会导致另一名分数更高的学生不能被录取。”
张耀东的父母或许不知道盲人可以参加自己的“高考”顺利上大学;或许知道,但不愿面对“特殊”这个字眼,想让孩子尽可能生活在正常人中间。这种愿望是美好的,是所有父母合情合理的诉求。但作为旁观者,请勿道德绑架,众人的爱心需要在规则中释放,一时的情绪解决不了未来的难题。大多数人都明白,不是所有的坚持都会成功,只有找对了方向,才值得走下去。
自信地面对自身的缺陷,不用别人的同情、怜悯,用另一种方式继续自己的梦,才是最精彩的人生。
首席记者 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