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出台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指导意见
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所谓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也就是说,我们平日里看到的“拉链马路”、“空中蜘蛛网”、“相约城市来看海”等顽疾,都是由于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的欠缺所致。
《意见》指出,鼓励由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地下综合管廊。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优化合同管理,确保项目合理稳定回报。优先鼓励入廊管线单位共同组建或与社会资本合作组建股份制公司,或在城市人民政府指导下组成地下综合管廊业主委员会,公开招标选择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积极培育大型专业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企业,支持企业跨地区开展业务,提供系统、规范的服务。
同时,中央财政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引导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通过现有渠道统筹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资金投入。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资金的统筹,城市人民政府要在年度预算和建设计划中优先安排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并纳入地方政府采购范围。有条件的城市人民政府可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给予贷款贴息。
对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认为,这是一项综合统筹工程,能解决频繁拆建的“马路拉链”顽疾。“支撑我们城市老百姓生产生活主要是地下的基础设施,各种各样的管线大概有七大种、30多类。‘拉链马路’是因为不同管线的投资主体分离、部门不同,建设时序不一致所致。比如,电力部门今天要下地建设,刚刚覆土,电信部门又要增容,又得挖开。综合管廊是大家都在这里面,通过出入井进行增容和维护,这样就能有效地解决‘马路拉链’问题。”他说。
据测算,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平均成本高达每公里8000万元~1亿元。未来,将撬动万亿元以上规模的投资。资金来源又是什么?
对此,陆克华表示,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中央财政资金来引导。今年中央财政拿出了34个亿,计划3年内拿102亿元来引导地方搞试点。地方财政,也应该优先安排搞管廊建设,这是重大的民生工程。第二,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加。鼓励企业化运作、建立收费机制,地下综合管廊类似于地面上的“高速公路”一样,谁用谁交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力度,今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从审核程序、审核政策、债券期限、配套政策、增信方式及品种创新等方面,为各类企业发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提供了政策支持。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列入专项金融债支持范围予以长期投资,具体办法正在研究制定。
据住建部统计,今年已有69个城市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总长约1000公里,总投资约880亿元。陆克华透露,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望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