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设施农牧业助农致富
近年来,凉州区围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着力实施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加快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设施农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
凉州区已建成设施农牧业40.4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0.23万亩,养殖暖棚30.25万亩,户均2.38亩。2015年,全区设施瓜菜总产量61.4万吨,肉蛋奶总产量27.5万吨,设施农牧业总产值达54亿元,来自设施农牧业的人均纯收入达54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
凉州区按照“宜菜则菜,宜林则林,宜畜则畜”区域化布局要求,以整乡整村整组推进和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规模化生产基地。设施农业生产已形成了城郊区精细蔬菜生产区,沿沙区瓜果生产区和北片外向型蔬菜生产区,张义山区人参果生产区,沿山冷凉灌区食用菌生产区和沿山沿滩肉羊、肉牛生产基地。已建成高坝镇、黄羊镇、发放镇、永昌镇等15个万亩乡镇,建成日光温室千亩园区15个,区级日光温室示范点332个,规模养殖场(小区)1161个。日光温室标准化示范园区和现代设施畜牧业生产基地快速推进。
凉州区加大设施农业扶持力度,积极建立政府扶持、农户投入、金融支持的资金保障体系,争取实施国家、省里现代农业发展重点项目,抢抓妇小贷、双业、双联、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惠农贷款政策机遇。2010年以来,全区已发放各项惠农贷款105亿元,发放设施农牧业建设补助9.6亿元,先后对日光温室示范园区、养殖小区(场)的基础设施、设施设备、品牌培育、形象提升等拨付资金8000多万元。大力开展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和抵押贷款工作,设施农业产权颁证3.9万户,协调金融机构发放产权抵押贷款4.94亿元。
凉州区深入推行“领导+首席专家+专业技术服务小组+合作组织+农户”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完善管理考核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乡镇包生产基地工作责任制度。全区现有农业技术人员1629名,组成21个技术服务组,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户种养水平。全区先后引进瓜菜新品种7大类230种,推广集约化种苗7304万株。依托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建设项目,2013年开始,选择266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公开选聘了农民技术人员540名,通过搭建村级服务平台,组建服务队伍,建立示范基地,提高村级农业技术服务承载能力,彻底解决技术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难题。
抢抓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和建设甘肃国际陆港的机遇,凉州区全面推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营销模式,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认定家庭农场18家,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8个,全区累计成立合作社3132个,入社成员16466户,带动农户56780户。全区培育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3家,市级19家,销售收入预计达到83.6亿元;加快物流中心建设、重点批发市场改造、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年运销活畜60多万头,部分设施农产品出口中亚等国。
凉州区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修订完善了蔬菜、畜牧等28个重点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印发图文并茂的技术规程宣传册和技术规程明白纸。健全完善区、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成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后果可追究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蔬菜畜禽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截至目前,全区建立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29.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40万亩。 (记者 马顺龙)